三亚封城!疫情可能要到2025年?后疫情时代,我们何去何从?

三亚疫情上热搜,8万游客滞留!疫情可能要到2025年?

这几天三亚因为疫情,登上了热搜。

三亚发布消息称,到8月8日累计发现确诊病例1035例;而8万游客滞留三亚,等着飞机排期回家。

2022年,大部分人都认为疫情已经结束了。

但是没想到奥密克戎在香港迅速传播,随后蔓延至深圳,广州,上海,长春等各大都市。

而哈佛大学发表的论文更是指出,新冠可能要延续至2025年。

图片来源:sience杂志

除了大城市,还有许多中小型城市同样遭受着疫情封城的困扰。原本以为2022,我们可以告别新冠,没想到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疫情波动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挣扎的普通人

直观的从数据上来说,2022年的疫情带来的影响远比2020年时候更严重。

2022年上半年全国GDP增长2.5%,较2021年下降了10.2个百分点。

另外因防疫需要,支出激增的财务负担更重。

(信息来源:5000万!2022年就业形势很严峻 - 知乎)

就业方面,全国现在约有2亿灵活就业人口,2022年所需要解决的就业人数可能在5000万人左右,形势严峻复杂。

图片来源:TRADINGECONMIC.COM

3月份深圳封城的日子,深圳市卫健委的公众号下一则留言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来源:深圳卫健委

留言后,卫健委联系了相关部门给林先生解决了问题。

诚然,林先生是幸运的,但疫情对于很多数餐饮从业者,带来了重创。

还有曾经的企业老板,也有难题。如果你打开一些闲置出售软件,搜索关键词破产倒闭,你会在卖家的商品介绍里,看到一个个中小企业对于现实无奈的妥协。

一位在佛山做生意的老板,周遭的种种变数,大环境下经营举步维艰,最后不得不宣告公司破产,挂售自己的住宅,只希望能换来一点现钱,以解决眼前的难题。

图片来源:闲鱼

除了企业家,普通上班族也有自己的烦恼。

家住徐汇区的万万(化名)供职于一家互联网企业,疫情之前,吃什么、喝什么、玩什么,从来不走记账软件。

房贷8千,上下班打车 2 千,顿顿外卖每月固定 5 千,这些都是固定要花的。

上海全域静默管理,这个消息来得有点快也有点突然。

一个从来不在家生火做饭的小资青年,第一次知道炒菜是要先放油而不是先放蒜,也是第一次知道挂面也不算难吃。

但最近他也坐立难安了。

公司有新一轮裁员计划,还不清楚自己在不在名单上。

从不坐地铁的他办了一张地铁卡,乘坐交通工具可以打九折,居家办公的时候厨艺也提升不少,现在是能带饭就不出去吃,除了每月必须还的 8 千块房贷必须还,如今过得是能省则省。

每一个新冠康复者,他们不应该被特殊对待

最近网上某博主因为曾感染新冠被开除。

曾经在教育机构工作,学校在确定她曾感染过新冠后要求她立刻离开学校,于是第一份工作就这么没了。

她在视频里说:新冠感染史是不是会让我永远不能从事教育行业,是不是以后我都找不到工作了。

许多零工招聘条件都特别强调:进过方舱的不要。图 / 网络 内容来源深圳卫健委

值得庆幸的一点,相关部门后面也明确表示用人单位不许歧视新冠康复者。

深圳卫健委《新冠阳性康复后,我经历了什么》近期发文留言,每个人应该被尊重被高赞。

如果新冠康复者被保险歧视呢?

前阵子有看到一篇文章说保险公司歧视新冠患者,所有得过新冠的人都买不了保险。

虽然目前没有哪家保险公司明确说,感染过新冠的人群我们不保,但是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对新冠康复的患者态度非常谨慎。

保险公司对于新冠感染者的谨慎是可以理解的。

新冠从发现到现在三年时间,感染者有没有长期后遗症、会不会影响其他疾病的发病率,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因此,感染过新冠的人群可能不适用于现在的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

换句话说,保险公司对新冠康复者不好确定费率。

从公司角度来看,为了少数康复者投入时间精力,去评估风险改变规则,投入产出太低了。

那么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放弃这少部分人不承保了。

于是,我们抱着求证的心态,与经过跟多家保险公司咨询沟通,基本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所以有新冠去买保险,首先要看的就是会不会涉及健康告知,如果不涉及,当然可以直接投保,如果涉及,则要进一步核保。

我们分析了具体的一些产品和健告情况,总体来说,感染新冠还是有很大概率涉及健康告知的,如果涉及了健告,只要过了核保,还是有机会买保险的。

集体转型的消费观念 :守住手里的钱更实在

疫情真的让我们经历了很多,而大众的价值观都同时也在悄悄地改变。

央行于今年二季度进行了一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

越来越多像万万这样普通上班族表示说:疫情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表示要努力存钱了。

一个90后曾跟我说:我发现真遇上什么事儿的时候,那些包包,化妆品,都是虚的。

真正让我感到安心的是银行卡上的存款,还有自己买的那几份保障收益的增额终身寿保险。

后疫情时代,我们该何去何从?

后疫情时代,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是从一个急性的压力时刻,转折到慢性压力的时期。

但新冠疫情尚远未结束,新冠这场大流行已成为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场冲刺。

在这个阶段,最初应对疫情的热情、斗志和渴望被疲惫感所取代。

这种慢性压力,就是后疫情时代的特点。

其实无论是疫情还是其他时期,其实有两点是不变:

1、保持情绪稳定,锻炼身体,管理好身体的财富——健康。

2、管理好自己的钱包,低欲望消费,学会存钱和有效储蓄。

一起度过艰难时刻,因为每个漫长冬天之后,都会有春天。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