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2日讯(记者朱建华)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相继退出国际大学排名引发网友热议。长江日报记者5月12日通过教育部网站查询发现,教育部曾就大学排行榜作出过公开回应,近年还出台政策引导高校要树立正确评价导向。
5月11日微博热搜话题截图。
教育部2019年10月8日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5776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一些社会组织发布大学排行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还存在不少弊端;引导高校理性看待各种大学排行榜,促进高校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教育部网站页面截图。
教育部2020年12月出台的《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明确:不得盲目采信、引用和宣传各类机构发布的排行榜,不过度依赖以论文发表情况为主要衡量指标的排行性评价。
教育部2020年2月出台的《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明确:高校、高校主管部门及其下属事业单位要按照正确的导向引领学术文化建设,不发布SCI论文相关指标、ESI指标的排行,不采信、引用和宣传其他机构以SCI论文、ESI为核心指标编制的排行榜,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科研人员、学科和大学评价的标签。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20年7月15日发布《关于某高校研究机构发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的声明》: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与该研究机构没有关联,从未授权其开展有关排行榜研究和发布活动。在此,提醒各地各高校不要盲目采信、引用和宣传此类排行榜,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
记者注意到,教育部网站上发布的多篇专家学者的署名文章,也多次提到高校不要被排行榜牵着鼻子走。
2022年1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在《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一文中表示:教育评价既有国际公认的标准,也有适合本国实践的特色体系。构建新的教育评价机制,要树立重师德师风、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价值导向,不要仅仅围着一些大学排行榜和一些指标体系转,更不要只在这里面找兴奋点,而看不到发力点。
2021年4月2日,北大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在《改革教育评价,需要发展素质教育》一文中写道:一些高校不是严格地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而是有意无意地依照各种大学排行榜的指标来办学……目前世界上发布大学排行榜的机构有几十家,它们基本上都是通过市场化运作的。其目的固然有为大学教育提高水平做参考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升学咨询以谋取商业利益。
2020年12月3日,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中心主任、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王战军在《深化教育评价改革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一文中表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要摒弃简单排名思维。当前,各类大学和学科排行榜,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思想、学科体系、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了巨大冲击,使原本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机构简化成了单一的全球性市场,五唯(注: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形式主义现象普遍存在,形成了简单的排名思维。
此前,教育部回复网友教育部有没有组织过民办高校排行?时表示:教育部没有组织任何形式的民办高校排行。社会上有一些民办高校排行活动,这些民办高校排行活动完全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我们对其评选的指导思想和操作过程不了解,因此对其客观性不作评价。
【编辑:郑晓晓】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