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开放、互联互通等事逐渐被提上互联网企业的日程,许多企业便在当下的移动生态下推出了自己的举措,比如前阵子的抖音开放平台开发者大会,便是这类举措的具体体现。那么抖音开放小程序平台,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流量生意吗?
在当下开放即正义的商业价值观里,开放生态平台已悄然成为互联网企业最核心的战略之一。
9月6日,抖音以信见新机为主题,举办了开放平台开发者大会,首次公布抖音开放平台及业务载体抖音小程序,进一步向外界展示开放的决心。
以小程序为载体,成为甚至超越微信这样的超级App,无疑是抖音这次开放的战略意图。但不巧的是,就在抖音官宣后不久,一款《羊了个羊》的小程序游戏在微信上爆火了。
作为一款同时上线微信和抖音双平台的小游戏,在微信社交关系链的传播下,《羊了个羊》迅速火爆全网,成为继《跳一跳》《合成大西瓜》之后第三个出圈的微信小游戏。
而同样上线的抖音,仅成为承接第二波话题讨论的短视频平台之一。
小游戏作为抖音开放平台的一种重要合作伙伴类型,此次在出圈上的落后一定程度上说明,以中心化算法分发为主的抖音流量,在成为开放平台的路上依然任重道远。
一、技术型开放还是产品型开放?
开放平台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并不陌生,不管是早期的BAT,亦或者中期的TMD,乃至于当下的字节系。
根据《产业森林》一书的调查结果显示,2008-2017年,BAT上线开放平台总计38个,占比全部开放平台的38%。除百度、阿里、腾讯综合开放平台之外,在地图、游戏、音乐、智能等旗下产品的细分领域,均有开放平台布局。
但是因为企业优势能力的不同,各家开放平台的侧重点往往也有差异,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百度打头的强调技术的开放平台,比如早期百度开发平台的七种武器以及当下的阿波罗自动驾驶开放平台。
技术型开放平台往往做的是SaaS生意,核心是互联网企业技术能力的输出外溢,获取边际收益。对于开发者来说,技术开放平台可以帮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另一种是产品型开放平台,典型的有早期腾讯媒体平台、游戏平台,都是产品和账号接入层面的开放,主要优势是基于社交关系链的用户账号。
在产品型开放平台中,主要侧重帮助开发者导入巨头的用户体系,实现流量增长。对于开放平台来说,则是以丰富的流量池,来换取一部分服务资源弥补自身的短板和不足。
作为当下的短视频流量巨头,此次以小程序为载体的抖音开放平台,走的无疑是第二种路线。比如在此次大会前,抖音和饿了么的合作,建立基础就是通过饿了么弥补自身本地供给能力的不足。
但是不同于技术型开放平台里的平台方和开发者,是实实在在的技术买卖关系,属于真金白银的商业合作。产品型开放平台则是一种生态合作关系,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微妙平衡。
前者是实实在在地帮助开发者避免重复造轮子,提高开发效率。后者则是一方基于生态需求,另一方基于流量需求的利益交换合作,双方需要时刻保持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平衡。
二、强强联合下的抖音虚胖
目前在抖音App内打开小程序一栏,可以发现在运营分类上主要有生活服务、电商、小游戏、泛知识四大类。
有互联网从业者表示,小程序的分类基本上可以看作是,抖音在开放平台上侧重于引入的外部合作伙伴类型。
不难发现目前涵盖的四种类型,抖音均先后进行过生态内自营模式的尝试。除了电商之外,其余三种均是没有取得明显突破的领域。
以生活服务领域为例,在引入饿了么成为合作伙伴之前,抖音官方曾亲自下场,最早还可以追溯到2019年2月底。
当时,抖音联合10家民宿推出民宿季活动,邀请旅游达人前往拍摄短视频,通过信息流推荐给用户。随后的2020年7月,抖音正式发力本地生活,先后上线门票预订、酒店预订、餐饮团购等功能,至此完成到店酒旅、餐饮外卖等涵盖本地生活服务的业务布局。
但是受制于本地供给的重履约特点限制,抖音在该领域始终未能取得现象级的突破。在这种情况下,寻求外部合作伙伴就成了继续发起进攻的另一条路径。
对于抖音和饿了么的合作,有餐饮人士表示,抖音以短视频流量置换饿了么的本地供给能力,二者的合作属于强强联合。作为各自所属领域的平台级企业,二者处于对等置换的生态合作,可以实现互相制衡。
不过这类合作关系的建立,仅仅只是抖音作为一种流量渠道的能力体现。业内这种模式的合作还有很多,比如以半条命的开放战略著称的腾讯,先后和京东、美团等在微信生态内携手并进。
强强合作的关系,往往建立在双方深度竞争之后的基础上。腾讯和京东的合作,产生于腾讯投子认输将旗下电商业务卖给京东;饿了么和抖音的合作,产生于抖音先后布局本地生活,大力介入新赛道却难以突破。
好处是深度竞争之后的合作关系更牢固,同时也可以实现合作领域交易额的快速增长。但是这种开放能力,一定程度上可能只是一种虚胖。
对于开放平台来说,打不过就合作,本质是在高度竞争下,以开放生态换取更大商业资源的一种妥协。这种开放依然是商业内卷的产物,而真正的开放平台,成功的标志是能否持续孕育出属于平台特有的产业创新者。
相比引入强大的外部力量,如何内生造血出更多的原生伙伴,才是开放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在早期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开放的安卓生态下产生的App创业潮;在微信时代,微信小程序开发平台产生的小程序创业潮;产业创新者的数量多少,是一个产品型开放平台能否成功的关键。
三、缺失的线下二维码
2016年,张小龙一连回答了9个问题,来解释小程序是什么,强调小程序是一种无须安装、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须卸载的微信生态应用。当时的他,应该也没有想到,日后小程序会成为超级App平台的标配。
2017年初,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可就在1月17号,微信公众号大V罗振宇宣布退出小程序,顺便还带火了一篇《小程序上线7天,罗振宇带着1000万用户跑了》。
文章中提出了场景定义:什么样的用户角色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产生了什么样的行为,这个完整的过程可以被称之为一个场景。在此定义下,一个具备高价值场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用户会频繁地进入。
因此对于开放平台来说,想要成功就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高频打开,一个是使用时长。
根据德邦证券统计显示,没有社交关系链的抖音虽然是个杀时间利器,但人均单日打开频率并不高。对比来看,微信人均启动次数保持相对稳定,均值为 13.5 次,快手次之,抖音最低。
在这种场景下,虽然抖音具有最长的用户使用时长,但是在短视频沉浸式内容的消费中,并不具备高频打开的优势。
此外,在培养产业创新者的容器上,抖音同样选择了以小程序为载体,但与微信小程序对于开发者的赋能本质上还有区别。
微信小程序强调连接线上线下的能力,是以小程序开放平台的数字化能力更好的服务中小商家的线下流量。
不是为了来解决目前大家的流量焦虑和入口危机的,而是为线下服务的。其本质是线上的用户时间已经被超级App瓜分殆尽,而开发者可以从线下的场景里分到一点用户时间。
在这个逻辑里,微信没有小程序流量分发的初始能力,决定了小程序最初使用人数,来自于中小商家自身的线下流量。
不过,在缺失高频打开场景的抖音小程序中,依然还是在其短视频的线上流量中内卷。
开放平台可以带来的只是通过更多的外部服务供给,使流量可以触达更多的商流,提高变现率。从根本上来说,这种变现率的提高,依然是一门流量生意。
不仅如此,在流量即权力的互联网世界里,以中心化的算法分发逻辑下,缺失线下入口场景的抖音,无疑也将成为流量分发的绝对权力,一如既往地在付费买流量的逻辑里,完成收税的流量生意。
开放平台的概念从诞生开始,就给了平台和开发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通过开放平台提供的各种功能和资源,开发者可以利用曾经自己都完全不敢奢求的资源,真正做到站在巨人肩上。甚至可以把原来竞争对手的服务,通过自己的平台嫁接在一起,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平台方则可以通过第三方应用无限扩展自己的外延,成为一个万能的平台,这一切看上去都十分美好。
但是,抖音小程序的开放平台,既没有新的平台规则,也没有新的场景入口,更没有新的流量分发逻辑,怎么看都是在既有的算法流量漩涡中内卷。
参考资料:
数字位移:重新思考数字化腾讯产业森林:AI时代的创业密码开放平台的前世今生,从杀手到推手——钛媒体一体化的腾讯开放平台,究竟是对谁开放的—品玩
作者:古廿;编辑:伊页
来源公众号:新熵(ID:baoliaohui),洞察商业变量,探寻商业本质。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新熵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