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极度配速
越是顶级的竞速产品,越细小的改变所引发的变化就越大。
那么,在一款顶级碳板竞速跑鞋迭代升级的过程中,哪些数据的变化是证明产品在往好的地方发展的?在将自己产品与其他家产品进行比较时,又是通过哪些数据测试来证明产品确实具有竞争力的?
在最新的特步关于160X 3.0 PRO跑鞋的数据实测资料中,我们得以一窥专业竞速跑鞋在性能实测时都会测试哪些数据。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一窥产品升级迭代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以及一款优秀的产品诞生究竟有多不易,话术上看似简单的一两句话背后是多般付出和努力。话不多说,分享如下。
特步160X 3.0 PRO的数据测试大都是在鞋科技创新中心完成的,测试的数据除却鞋款的基础数据如重量、内径长、中底硬度、密度、碳板厚度等外,主要是通过实测的方式来探究鞋款在运动状态下的表现。包括不限于以下几种:
主要是通过红外动态捕捉系统(Vicon)、三维测力台(AMTI)、表面肌电测试系统(SEMG)采集跑步过程中的运动学、动力学、肌电数据,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不同鞋款对人体受力、跑姿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COEMED K5可穿戴心肺测试仪采集跑步过程中的摄氧量、心率和能量消耗,分析不同鞋款对人体心肺功能的影响。
通过这些方法测试的数据来分析评估鞋款在回弹、缓震、推进、抓地、耐久等方面的性能,并为跑鞋的优化调整提供指导。
跑鞋的抓地力由鞋款在干湿地面测试出来的止滑系数来体现,止滑系数相较越大,表明鞋款的抓地力越好。一般来说,鞋款在干燥路面下的抓地力很少有大问题,主要是鞋款在湿滑路面的抓地力。
0.32是衡量鞋款湿地止滑性能的指标。相较来说,湿地止滑系数大于0.32,表明鞋款在湿滑路面具备不错的抓地力,反之,则表明鞋款湿地止滑不佳。
跑鞋的缓震性主要由鞋款前后掌的机械冲击测试数据和跑步状态下鞋款的冲击负荷数据等组成。具体包括峰值加速度、形变量、冲击平均负荷率、冲击最大负荷率、第一峰值、到达第一峰的时间等数据。冲击峰值加速度相较低,冲击平均负荷率越低,说明鞋款的缓震性能相较越优。
关于鞋款中足稳定性的数据包括踝关节内外翻活动范围、踝关节最大外翻角度、踝关节最大外翻速度、膝关节内外展活动范围、膝关节最大外展力矩、制动阶段跑鞋最大外翻速度、支撑期跑鞋峰值外翻角度以及各类支撑期肌电数据等。
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鞋款相较前代/其他同类跑鞋在中足稳定性上的优劣。比如通过特步通过分析对比发现,160X 3.0 PRO的中足稳定性比飞电ELITE 2.0、飞飚、C202 GT强,较ADIOS Pro 2、Alphafly Next%稍差,与160X 2.0 Pro差异不大等。
过渡顺畅性体现为跑鞋制动阶段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差值,数据相较越低,鞋款的过渡顺畅性更优。
关于跑鞋前掌回弹/推进性的测试,本以为简单的一两个数据就能说明问题,但是看到密密麻麻地数据表格后,只能说果然隔行如隔山,很多数据真的是字字都认识,放在一起就不知道表达的什么意思,放出来给大家感受一下吧!
跑步经济性代表跑步配速与耗氧量之间的关系,在同样配速下耗氧量越大,则跑步经济性越差。跑步经济性是最为综合的体现跑鞋性能优异的数据指标,可以看出跑鞋对跑者的助力作用。
透过最后一列的能量消耗,我们可以看出几款碳板竞速跑鞋跑步经济性的提升差异并不非常剧烈,不过相对来说第一行的鞋款数据(特步160X 3.0 PRO)更为突出。
一款跑鞋的迭代,跑者们看到的是具体的配置升级、优化调整,但是这些配置升级、优化调整是如何进行的,又是基于怎样的考量进行的,跑者们其实并不清楚。在这背后,是密密麻麻的数据实测,一次次的头脑风暴,是枯燥、乏味的重复最后诞生了这一切。
没有什么是容易的,一款跑鞋的诞生也是。就像这纷繁复杂的数据,到头来也不过只是证明当初的决策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