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核酸怎么做?哪些情况需全员核酸检测?权威解答来了→

11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不折不扣、科学精准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卫健委:

既要防止一封了之

又要防止一放了之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要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完整、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优化防控工作的部署举措,坚决反对两种倾向,既要持续整治层层加码,防止一封了之,又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防止一放了之,保障好二十条措施不折不扣落地落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国家疾控局:

没有必要对次密接进行提级管控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表示,今后在国内发生聚集性疫情的时候,只有密接人员才会集中隔离。实际上,取消对密接的密接的判定和管理,是基于感染风险大小提出的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对这类人群不再集中隔离,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流调、隔离等防控资源和服务保障资源。

当前,个别地方出现将密接的密接直接判定为密接,进行提级管控的情况,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沈洪兵强调,对取消密接的密接判定的同时,各地对于密接者要做到快判定、快检测、快管控。一旦密接者核酸检测阳性以后,在第一时间进一步开展密接者的调查和管控,一环紧扣一环,因此,对工作要求反而更高了。

国家疾控局:

目的地不得拒绝接收

疫情发生地滞留返回人员

沈洪兵强调,优化调整二十条措施中,要求各地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的疏解。疫情发生地滞留人员较多时,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加强与目的地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扩散的前提下稳妥安排。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收滞留返回人员,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的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扩散,也不得加码管控。

各地要基于疫情风险,

科学精准组织开展核酸检测

沈洪兵表示,核酸检测是疫情早发现的重要手段,是评估疫情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防范疫情传播扩散的重要前提。既不能层层加码,也不能随意减码。

沈洪兵说,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主要是严格落实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要求,做到应检尽检,确保高质量、符合频次要求的核酸检测,不得随意不检、漏检,也不能擅自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发生本土疫情后,要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根据疫情发生地区人口规模大小、感染来源是否明确、是否存在社区传播风险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因素综合研判,根据风险大小,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确定检测人群的范围、频次和先后顺序。如果当地疫情仅有零星的感染者,传播链条清晰,在没有社区传播风险的时候,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当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所在的区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没有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感染者活动频繁、停留时间长的其他区,可基于流调研判,划定一定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原则上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以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为有效防范疫情扩散蔓延,跨区域流动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抵达目的地后要按照属地要求进行落地检,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需要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关于高风险区内的核酸检测,是要求在实施封控以后前3天进行核酸检测,后续检测的频次可以根据前三次检测结果进行确定。在解除管理前的24小时内,要完成一次区域的全员核酸检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纳入封控的这些人员,存在没能及时转运的一些风险人员,抗原检测阳性的以及混管阳待复核和行动不便的病人和高龄老人,对于这样一些特殊人员,要实行上门采样,实行单采单检。

国家卫健委:

定点医院ICU床位要达总床位10%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疫情发生以来,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加强能力建设和对患者的分级分类救治。

第一,持续加强定点医院建设。要求各地指定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定点医院要根据当地的人口规模,配足配齐救治的床位,同时对于重症的监护单元也就是ICU要加强建设,而且要求ICU床位要达到床位总数的10%。

第二,加强方舱医院的建设。要求各地要按照平急结合的原则,依托现有的一些大型场馆,提前做好方舱医院的准备,同时还要准备医疗医护力量,一旦发生聚集性疫情,能够使得方舱医院在最短的时间内启动,能够尽快地收治患者。

第三,持续加强发热门诊的建设。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要设置发热门诊,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而且要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一旦发现可疑的患者要尽快甄别,若是阳性感染者,要迅速转到定点医院或者方舱医院进行救治,真正实现四早,也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取消中风险区,

是否会对疫情的精准防控造成影响?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王丽萍介绍,我们通过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实践应用,以及今年7—8月份进行的评估,鉴于中风险区管控人员的数量比较大,后续阳性检出率比较低,所以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区域人员的管控,更加科学精准地进行疫情防控,在二十条优化措施中取消了中风险区的判定,并且更加科学精准地判定高风险区,以单元和楼栋进行判定。这样的优化调整,是对我们各地疫情的处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我们的流调、风险研判更加精准高效,要把该管住的风险要管,该落实的要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这样的调整也要求各地需要不断总结以往疫情处置的实践经验,更好地探索性、创新性地做好疫情快速处置。

关于高风险区内的核酸检测和管控措施,仍然是按照第九版的防控方案来实施。对于核酸检测,要求在高风险区实施封控以后前3天进行核酸检测,后续检测的频次可以根据前三次检测结果进行确定。在解除管理前的24小时内,要完成一次区域的全员核酸检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纳入封控的这些人员,存在没能及时转运的一些风险人员,抗原检测阳性的以及混管阳待复核的以及行动不便的病人和高龄老人,要实行上门采样,实行单采单检。

管控措施,第九版方案中明确提出,高风险区实施封控管理,落实足不出户,上门服务。这里具体有10条措施,主要包括宣传引导、人员摸排,要及时掌握封控管理区域内的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行动不便人员、血透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慢性病患者等,做好摸排,对以上的脆弱人员提供更好的生活物资和医疗物资的保障,做好心理关爱等。

文化和旅游部:

政策优化调整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李晓勇介绍,11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文化和旅游行业防控工作的通知》,主要从四个方面优化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防控措施。

一是针对旅游活动管理,优化了跨省旅游政策,根据最新风险区划定管理办法,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

二是针对文化活动管理,优化了公共文化场所、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聚集性文化活动核酸检测查验措施。

三是针对人员管理,调整了行业从业人员的核酸检测要求,必须根据属地疫情防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

四是加大对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