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经历一件大事,这就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突然调整。这样一个涉及全民的政策,在短短数天内就进行大力度的转向,近年来比较罕见,且不符合执政党相对稳健的行事风格。更加反常的是,如此重大的决策,甚至没有进行一次执政党政治局的公开会议便执行起来了,十分耐人寻味。从宣传口非常紧张密集的宣传节奏来看,这次调整绝非早有安排,而是在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后的被迫之举。
把时间拉回到11月10号,当天新闻联播的头条是一次高规格的会议,会议主题是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 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这次会议的公开信息为分析政策转向提供了以下几个关键内容:一是此时没有发出向全面放开进行调整的信号,仍在强调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等,基调没有变化;二是指出了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的问题,说明没有做于今年冬明年春放开的打算;三是强调科学精准防控,这是次日公布的二十条非常明显的特征。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出台二十条加大科学精准防控力度?众所周知,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播能力更强,在应对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疫情时,在排查方面,过去两年的方法排查感染者的方法已不能完全奏效,不少发生疫情的地方只有通过反复开展全民核酸检测,确认全地区的人群里是否还有人被感染,才能进一步实现动态清零的总目标;在封控方面,由于奥密克戎引发的疫情感染者都较多,这就意味着封控区域的扩大,一些地方还有意识地扩大封控区域,甚至进行全城静默,这大大增加了防疫的成本;跨区域人员流动方面限制也进一步增大。
10月下旬以来,全国多地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疫情。总体数据来看,到11月上旬结束时,这一轮疫情已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波及面最广的一次,而由上述防疫措施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就日益显现出来。二十条就是在此时为了统筹科学精准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而推出的,然而也就是这样一个良好的出发点,却造成了后面极为被动的局面。
11月11日国务院公布二十条后,各地的反应很不一致,一些地方仍在继续过去的加码防疫,一些地方则迅速滑向了天平的另一头即过度减码,如疫情形势并不平静的石家庄在2天后宣布取消全民核酸,引发网络热议,二十条规定的是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可见石家庄是典型的过度减码。不仅是石家庄,保定等地也都取消了全民核酸政策。有一种观点认为,石家庄等地是主动放开试点,但在未没有短期打算放开的大背景下,试点的存在毫无道理,而且试点应风险可控,在北京附近找试点显然是不符合安全原则,因此不存在所谓的主动放开试点。
一些地区发生过度减码后,该地区的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和风险外溢是必然的,全国感染人数仍在飙升,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那些没有减码的地区,封控区域前所未有地增加再增加,一些本没有疫情的地区也发生了输入性疫情。由此,二十条本来所要解决的问题,却在二十条落实过程中,反而变得更加严峻复杂。
紧接着,以24日某地火灾为导火索,不满情绪在互联网上蔓延开来,一些地方甚至表达到了校园和街头。有的观点认为是这个事情导致了后来的政策转向,只要以系统性的观点去看,就会发现这只是那些支持者相当自我中心的一种判断。换句话说,这些人只是在历史中被动地出场,并不居于主导者的位置。即使在11月底,人民日报仍在强调坚持动态清零,这就说明他们的活动对政策大转弯不可能起多大作用。
直接推动政策转向的,应该是11月底已经异常严峻的形势。北京和广州两个一线城市都已经陷入了严重的疫情中,还有郑州、哈尔滨等一些二线城市的疫情也不容乐观。今年4月上海发生疫情时,是全国各地对上海开展援助,才使上海最终过了关。但11月底,不少省份都已经爆发了疫情,各地已无力顾及彼此,一些城市防疫所需要的人力可能已经到达了极限。有的观点认为,是地方财政的物力跟不上导致了放开,这种观点也不能成立,尽管最近两年很多地方的财政吃紧,但地方财政的运行有自己的一套规律,资金核算不是日结,自然也不会像普通人个体花钱那样,发现某一天钱花光了或者只剩很少了,就放弃做什么事情。
政策的被迫转向大概就发生在11月最后的几天内。1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部署加强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工作通知,这个通知是最明显的信号。同时,广州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宣布解封,网络上盛传保定出现大量发热病人。当日也是动态清零字眼最后一次见于人民日报,此后宣传口开始调头,这种仓促恰恰印证了这个决策是被迫的、意外的。12月1日,锦州市政府公告称由于本地老龄化程度高等原因,能清零不清零太可惜,周末再封两天,结果被某报退休主编带头发起舆论攻击,这标志着整个舆论风口已经彻底转向。这阵风吹起来后,一批官媒不断地发布和自己在今年早些时候甚至是11月份所发布的内容完全相悖的言论,公信力严重受损,通过强调国家已管你三年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宣传效果,获得了很多公众的理解。12月3日,杭州等地开始放开,各地陆续出现了大规模的放开潮,疫情防控全方位溃退,政策的调整以史所罕见、世所罕见的速度和力度进行着。传染病防治三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已无法有效全面广泛实现。12月7日,国务院疫情防控新十条,仅仅是让这种溃退变得有组织一点。此外目前似乎还有一些地方在坚守动态清零和既往的封控措施,我认为这是比较实事求是和负责任的行为,这样能够使当地居民躲过在冬季发生的疫情高峰。
在这里稍微做个总结:二十条的出台本是在奥密克戎疫情全国多点开花的情况下,为了缓解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所作出的举措,但却因为地方行政操作的不均匀,使得矛盾更加突出,导致了全国疫情防控人力资源利用进入极限,引发疫情防控系统地溃散,不得已被迫选择硬着陆。这这个过程中,我不认为应该把问题都指向地方政府和基层治理,战略上的失误所引发的系统性问题,并不是战术上的操作能够解决的,战略的制定本就应该考虑到实际的落实能力。教练派一米六的篮球运动员去干姚明的活,球赛的惨败自然不能苛责这位矮个子运动员。
在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期,面临着春运、医疗资源挤兑、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不足、分级诊疗制度不健全、药品供应等问题,硬着陆终究是要受伤的,区别在于是摔伤的严重程度,这个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安全问题,将继续考验着执政党和人民群众的智慧。动态清零的防控策略虽然暂时中止了,但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斗争远没有结束,我不认为一经放开就能够在几个月内迅速恢复到2019年的日常状态,由于疫情扩散造成的悲剧将反复冲击大众心态,失业率等问题仍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些都绝不是甩几句我支持共存、我不怕得病就可以轻描淡写混过去的。
最后就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附件1《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为这篇文章做个收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