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本轮累计感染16.27万,无症状者占比九成,多地明确乘坐公交地铁不再查核酸,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作为这座城市的一员,我想说,不要神化广州,也不要妖化广州。

我知道那些人为什么欢呼,他们多数不在广州,已经被疫情折腾得精疲力尽,厌倦了各种封。忽然有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做表率,他们看到了希望。但解封后面有什么,他们不曾想过。广州的解封和当年武汉解封完全不一样啊,武汉之后是坦途,而广州之后是什么?未知。

首先必须强调,广州并非像某些人故意渲染的那样,完全放开躺平了。

我发现网络上总有些人喜欢做预期引导。譬如,某次疫情发布会前,就会有人分析,今天的发布会肯定有重磅消息公布;包括前段时间大会前,也有人宣扬,会后肯定有重大调整。

这种预期引导反映了一些人的愿望,但是,仅仅只是反映愿望吗?如果预期不能实现呢?网友被一次次预期引导调动情绪,然后又在一次次预期落空中陷入失望,次数多了后会怎样?当然是不解和愤怒。

同样的,对于过度解读广州解封的人,我表示怀疑,他们仅仅只是传递一种美好的愿望吗?自从这几天陆续爆出有人出钱请人上街后,我就对这种不着边际的夸赞怀有戒心。

广州只是取消了临时管控,并非放开不管。事实上我在上篇文章也介绍过,在最早遭受冲击时,广州实行的就是精准防控,精确到小区、到栋楼,不搞随意封控。只是后来疫情到城中村后,变得难以控制,不得不加强社会面管控。

如今,广州再次明确高风险以单元、栋楼为单位,不搞随意扩大,只不过是对此前做法的深化,也是对二十条措施的全面落实。

所以,把广州说成放开了,躺平了,是不负责任的,也是别有用心的

其次也要提醒,广州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本轮疫情已经发生一个多月,累计感染人数超过16万,这个数字,是当初武汉疫情的3倍以上!新增数据虽然有所下降,但也在日增6000多例的高位!这个时候说疫情控制住了,显然不符合实际。城中村的问题还在,气溶胶传染的问题也还在,那为什么反而降低了防控等级?

说白了,是被逼无奈。因为严防死守的综合成本已经远远大于开放的综合成本。

以台湾省为例,从四月到今天,已经八个月了,台湾地区目前感染新冠的官方数据是35%,台大公卫学院的推测是70%。广州的人口密度不是台湾能比的,即便按最低的35%算,未来一年,广州1800万常驻人口中,也有630万会感染。当然,绝大多数都是轻症。

但是,第一波冲击会比较大,因为包含了生理和心理双重冲击。绝大多数人没有应对感染的经验,一旦出现情况,可能不会像网络上写的那么淡定,有不少人会选择就医。希望那时候曾经力挺广州的人不要转身骂广州人矫情。

突增的病人肯定会导致医护人员手忙脚乱,也会增加医护人员感染风险,进而增加医疗负担,同时让医院变成感染源,最终增加感染人数(国际庄的经验)。

综合各种情况,感染人数会在两个月内呈指数级上升。很多人希望放开,说经济不行了,日子没法过了,我都理解,但非要说病毒变得比流感都不如了,那就是严重地不负责任。我反对过分夸大新冠病毒的危害,但也认为故意把新冠病毒轻描淡写的人非蠢既坏。

不实事求地评估,只会导致问题被低估,等真实面对的时候,变得措手不及。

新冠病毒不是埃博拉,但也绝对不是流感级别的,起码它的传染性就不是流感能比的,我们要实事求是。

台湾第一波冲击在放开后两个月达到高峰,感染人数在高位持续一个月后迅速下降到高峰时一半左右,再持续两个月后开始变得稳定,也就是说,按照台湾的模型,第一波冲击将持续五个月左右。广州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另外,我相信那些花钱雇人闹事的人不会就此收手,他们肯定会寻找下一次机会,这个机会极有可能出现在疫情感染高峰期。

所以,我说广州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说了这么多问题,当然不是为了打退堂鼓,更不是怀念被封控的日子。只是想给那些神话广州的人泼一盆冷水,因为在网络上,我见多了捧得越狠,踩得越起劲的两面人。

有人或许会问,既然你预感会有一波冲击,那会害怕吗?

收到消息的当天,我曾在说说上写道:作为这座城市的一员,我谈不上多开心,当然也谈不上害怕。

网上的评论并不总是称赞。其实和当初国际庄的待遇一样,称赞多数来自远方,周边城市和省份的网友语气都不会太好。

有媒体说,广州宣布解除临时管控区仅半个小时,从广州出发的火车票搜索量便增长2.5倍。

这里可能有点误会,30日实际上也是很多大学提前放假的日子,买票人数突增是很正常的,所以这个数据并不能说明放开后广州人疯狂地往外跑。

但网友们不会管那么多,反正大数据显示,广州人准备把压力传导给周边了。这种情况下,周边自然不会给好脸色。

其实我也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大冷天和几个朋友吃着火锅唱个歌,你突然告诉我自己刚从广州回来,我顿时感觉涮的羊肉都不香了。

但是我还是想说,不要妖化广州。

我在广州生活了20年,很清楚这是一座务实的城市。她对别人的神化不感兴趣,也对别人的妖化不以为然。这座城市确实是迫于无奈做出的选择,可时至今日,广州敢这样做也有一定底气。

首先还得强调广州并没有一放了之。为什么强调这个?因为第一波冲击最关键就怕医疗挤兑,只要就医数没有达到这座城市的极限,疫情就不会彻底失控。我曾在多篇文章谈到,边打边撤估计是我们下一步的主要对策。打是为了防止感染人数突然爆增挤兑医疗,撤是为了降低社会的综合成本。

其次广州已经在极短的时间内提升了自己的处置能力。南方都市报介绍,广州本轮疫情共启用23个方舱医院、计床位84817张。加上原有8万多张床位,总数达到16万张。

这些床位肯定无法满足高峰期的冲击,但至少可以缓和第一波冲击带来的挤兑问题。

而且,同样在30日,有条消息几乎没什么人关注。当天,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共同主办发布会,宣布治疗新冠肺炎(轻症)医疗机构制剂——白云山和黄透解祛瘟颗粒(肺炎1号方)正式投入广州八院使用。

一般来说,中国人都倾向于低调,这次白云山和黄透解祛瘟颗粒直接以肺炎命名,而且点名针对新冠肺炎(轻症),可见是信心满满。

对此资本市场反应最灵敏,12月1日港股白云山开盘直接暴涨16%,终盘上涨9.35%。肺炎1号方是不是特效药我不知道,但此前在专门收治阳性病例的广州八院确实有参与治疗,而且数据不会骗人。广州这一轮感染超16万例,重症患者只有4例,没有死亡病例,中成药的作用不容忽视。

更何况,多项研究也表明,今时今日的奥密克戎毒性确实下降了很多,对于普通人群而言,在疫苗的保护之下,新冠病毒对人体的危害性已经大不如前。

所以,广州不会成为台湾。

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无视病毒的存在。尤其是重复感染的问题,应尽量避免。所以,做好个人防护是必须的。

广州宣布新政策后,晚上我把家人召集在一起,开了一个简短的家庭会议,告诉老人小孩,病毒虽然没那么可怕了,但传染性很强,所以强调几条家庭纪律: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近期不在外面吃东西,不扎堆、不聚集,回家第一件事是消毒、洗手,平时家里常通风,总之,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

疫情之下,没有皆大欢喜的选择,只有被逼无奈地让步。

国家已经保护我们三年,也帮我们躲过了最危险的三年,如今需要我们自己面对了,我们没理由抱怨。

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向每个战斗者致敬。

全文完,谢谢阅读。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