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虐猫被通报:人性永远是教育的终极一课

□董嘉怡(西安交通大学)

近日,韩城市象山中学一高二学生陈某网课后录制虐猫视频并在网络传播,引发广泛关注。目前,该生已被学校约谈家长批评教育。韩城市教育局在核实情况后对事件进行了通报,称将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法治教育,强化家校共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12月28日 红星新闻)

网络流传的视频画面中,白衣男生多次用摔、砸、踢等方式虐猫,将猫踹到高空、扔到墙上,任其重落在地,其行径之恶劣,手段之残忍,触目惊心。据悉,该生和朋友策划、拍摄并发布了虐猫录像,事后也并无悔意,甚至为一百多号人来加好友而沾沾自喜,其恶而不自知的心理,他人奈我何的心态,更让人感到阵阵齿冷。

事实上,一直以来通过虐猫虐狗等行为发泄不满、追求刺激或博取关注的人不在少数。扶助弱小是人之美德,以虐待甚至杀害家养动物作为娱乐,即使不违背现有法律,也背离社会公序良俗,于常理不容,为良善者不齿。发达的现代教育体系之下,这些野蛮、扭曲的暴行为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

归根结底,对无辜生命的肆意践踏暴露的是人性教育之缺。人性,即人之所以为人所具备的属性和特征。生而为人,不仅需要培养独立自主的主体精神和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更需要塑造敬畏生命的价值观念,坚定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三字经》有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古希腊先贤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意义就是激发人先天具备的知识和美德,一个人越有知识,也就越有道德。人性是由复杂的后天因素决定的,教育则是这些因素中的根本性力量。因此,人性教育至关重要。

作为思政教育的关键一环,人性教育以家庭为起点,校园为前沿阵地,最终投射在个人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价值重大,影响深远。其目的,不外乎引导受教育者扬善弃恶,形成理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有意识、有定力拒绝非理性、不道德的失范行为和越轨行为。父母和教师在人性教育中的缺位,轻则模糊善恶边界,重则导致心理失衡和行为失格,甚至酿成更加极端的悲剧。

回顾这则新闻,当事人陈某作为在校高二学生,是义务教育的受益者,也是高等教育的后备军,在即将成人之际有这样的行为,绝不是智能未开,也绝不是天真无邪,而是因为丧失了最基本的是非判断,背弃了仁慈、正义、友善、同情等人之为人最基本的品德。在这背后,需要反思的也并非只有陈某一人。试问:父母、教师等承担着育人使命的主体,有没有适时适当地纠正他的错误认知和行为,有没有向他正确传达人性的核心要义,引导他向真向善?

人性,永远是教育的终极一课。人性教育,是对传统工具理性教育的补充,更是对中华君子之风,山高水长的一脉相承。人非山石草木,万物生灵却与人类有着同一种尊严。以人为本,以生命教育为重,以法治教育为辅,强调理性、感恩、良善,是学校和家庭推进人性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路线。

当代青年全面成才,不可忽视人性教育。秉持正确的理念,营造良好的氛围,加以诚挚的引导,方能助力人性之花在实践的检验中生根发芽、温柔绽放。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