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传统习俗大盘点

中国人自古重时节,世代盛行。人们把对的爱意倾注于许多礼节、仪式上的表达,春节更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节日。现在,我们虽然保留着许多春节的风俗习惯,但是其背后的含义和渊源却常常被忽略或淡忘。作为拥有几千年民族文化历史的子孙,我们不应该只是继承传统行为,更应该把它背后的文化精髓发扬光大。

贴福的故事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墙壁和门楣上贴字。在民间,关于贴福的传说也有几个有趣的版本,其中最早一种说法是与姜子牙相关。传说当年姜太公封神的时候,他的老婆也前来讨封。姜太公一身正气,哪里容得,便生气地把他老婆封了一个穷神,并限制她不得到有字人家去串门。封穷神这一天正是旧岁除夕。百姓知道了这个情节,于是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了字,不让穷神进家门。

而人们把贴倒的习惯却是来源于明朝朱元璋时期。当年太祖用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字。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字,还有一家不识字的把贴倒了。皇帝知道后大怒,马皇后息事宁人编造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顿时气消。从此,人们便将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这样的传说让百姓十分乐于接受,每当贴倒福时,都会欢喜地念叨着福到了,福到了!,将各种朴实而美好的愿望倾注其间。

剪纸的渊源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自古以来,剪纸与立春这个节令,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写道:镂金作胜传荆俗,剪绿为人起晋风。诗中的荆俗晋风就点明了这种风气。宋、元以后,剪贴窗花迎春的时间便由立春改为春节,人们用剪纸表达自己庆贺春来人间的欢乐心情。剪纸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春节气氛,更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春节装点得红火富丽,因此被人们代代相传下来。

风车的传说

在港澳粤闽地区,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插上风车,寄予风车一转,新年转运的美好祝愿。这个有趣的春节风俗,其实来源于一个历史传说。

相传在战火连连的唐末,黄巢骑着马巡视河套栈道时,发现一个老妇人身背着一个数岁的男孩艰难行走,将一个不满岁的女童拖在地上爬行。黄巢见此景非常的不悦,拍马赶到跟前,举起斩马大刀,怒目而视,呼日:你这老妇,将壮童背在身上,而无齿女娃却要膝行,分明是你重男轻女,如此势力,为何苟活于世。刚想手起刀落,只听见那老妇人含着热泪喃喃的说这爬着女娃是我的孙女,而这背着男童是我邻居的孩子,他的父亲战死了,母亲身亡!他们家就省这一独苗了,我要好好的照顾这孩子,不能让这一脉香火也断了!黄巢听了大受感动,下马亲手做个风车交给老妇人:只要这个风车一转,就没有人再敢惊扰与祸害你们了。从此黄巢的大军多了一个新规矩,只要听到风车转动的声音就得回避。时过境迁,唯有风车声依然,从此人们便有了一个信:风车一转,新的一年里就要转运了,风车声一响,鬼神也要敬三分。

利是的由来

利是亦有写作利市利事,它的由来有个典故。利市一词早在易经中便有记载,带有本少利多的意思。元代俗谚考亦提及为了吉兆,要向主家讨个利市的说法,因此,利是有好运的意义,派利是则是送吉利、送好运。清朝前仍未有利是封,每逢佳节,人们要用一大张红纸裁成小方块,然后把铜钱包在红纸里,封成利是,所以到了今天还是有很多老人家以红纸作为利是的代名词。第一代的利是封在印刷技术普及后才开始面世,当时的利是封是用红纸印上黄色油墨,趁油墨未乾时再髹上金粉,看起来就像在红纸上印上金字一样。

随着物质的丰富,利是的吉祥如意不仅用于利是封设计,还用于春节食品的包装。以大红色为底,金色利是为主要字样的嘉顿利是糖包装设计,也正延续了这一传统,并因其吉利的意头成为春节不可或缺的糖果。

送礼的习俗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深受孔孟之道的影响,推崇礼尚往来。人们习惯以各种仪式表达互相间的尊重和情感交流,以送礼来送福。因此,春节的送礼走访也成为了人们过年时不可缺少的重要传统习俗之一。无论是在经济刚刚起步,物质贫乏的年代,还是经济高速发展,物质丰富的当今,送礼走访,都是人们对亲朋好友表达关爱的一贯方式。如何才能送出自己的心意和祝福呢?这个困扰很多送礼者的问题,其实答案很简单,正如嘉顿所倡导的新送礼主义:送礼不求贵重,只重心意,花点心思,搭配一份充满诚意的礼品,才是最令人感动的礼物。

今年是龙年春节,对于龙的传人的中国人来说,2012年的新春更加意义非凡。为此,嘉顿正酝酿着一系列以春节传统风俗为主题的新春社区游园活动,通过红福剪纸,糖纸风车,夹利是糖等传统习俗,希望让市民一起体现传统的习俗文化,更深刻领略其中的意义,让这些优良的传统风俗代代相承,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殷俊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