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老套的春节习俗,让人莫名地有安全感

文马路天使

不知不觉,新年的马车又踢踏踢踏地驶过去了。

在关于过节的叙述中,没有哪个节日,可以像春节这样具备丰富的情感与仪式感。

我喜欢的关于过年的叙事有很多,近些年来,最喜欢的是陆庆屹的纪录片《四个春天》。

在春节即将来临的正月里,老父亲备好了香肠等年货,琢磨着新一年春联该写什么。老母亲则坐在院子里,边择菜边和儿子拉家常。大年三十吃年夜饭,屋子里的火锅热气腾腾,屋外烟花爆竹此起彼伏,一家人举杯,笑呵呵地迎接新年。

这些画面,普普通通,却又如此动人。就像导演陆庆屹所说的,每个普通家庭都有它的诗意,关于过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家诗意。

以下,是6位五湖四海的小伙伴关于过年习俗的独家记忆。

春节,神明到我家来聚餐

鹅鹅鹅福建漳州

小时候,春节不是一个日子,而是一连串大小不一的彩蛋。整个春节,我就像数着宝盒里的珍宝一样数着日子,每天都在啊,好快乐以及春节快过完了,好难过中度过。

我的家乡在闽南,春节的一切都是围绕神明进行的。我最喜欢的当属除夕零点的拜天公仪式。

这些年,这桌子美食也越来越简化了。

大年三十夜晚11点半左右,家家户户就在门前摆好大桌子,桌子上面按照严格的顺序摆满了给神明的美食:从主食猪头、鸡鸭到各式精美手作糕点,再到饭后水果、酒水等等。接着一家人焚香拜拜、向神明许愿、静候神明用餐。

总有心急的人家忍不住先放一些小型烟花热场子。零点一过,家家户户才正式进入放烟花鸣爆竹环节。那时候,再穷的家庭,都不会吝啬买上十几筒烟花大放特放。而我,则边吃着神明吃剩下的珍贵水果(那时候我最爱吃的就是红毛丹,这水果只有过年才舍得买),边依偎在大人怀里,欣赏漫天灿烂烟花。那时候心里大概觉得,神明算什么呢,世界我最大!

好戏连番上场。在热热闹闹的烟花爆竹声中,我们开始下一个仪式:旺金给神明。(旺金是闽南语,意思是把纸钱烧给神明,旺比烧的说法更吉利。)在黑夜中,燃烧的火焰婀娜地扭动起来,美好得令人不舍。

火总会烧完,春节也总会过完。

就这样,我们把神明从天上迎接下来,春节的宝盒子也就开启了。

习俗还在,根就还在

七哥河南周口

我家在河南周口,平坦的豫东平原上。

家门口就是一片大麦田。

小时候,大年三十晚上,我爸就会拿出提前买好的三枚巨型炮,这三枚炮肩负重任。它们又叫做关门炮,意思是放完这些炮之后才可以锁上院子大门、回去睡觉,而巨大的响声会把家里所有不好的东西都赶出去。等大门一关,门口的门神守护着院子,接下来的一年就会万事如意。

由于每一家睡觉时间不同,关门炮的巨响会从晚上七八点持续到清晨四五点,几乎响彻整个村庄。接着,村庄还没安静下来呢,就又淹没在新一轮开门炮的巨大响声中。

早上起床,给村里的长辈拜完年后,家里的所有男性还要去给家族里去世的祖辈拜年。家乡的墓地通常都在各家的田地里,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一家人便迎着弥漫的晨雾来到墓地。

我们一行人,一起跪在稀疏的麦苗上给祖宗们拜年,进行一系列拜年仪式:磕头、烧纸钱、放鞭炮、嘱咐一番事情、祈求祖辈的保佑。每次看着这些墓碑,我都在想,他们都是谁呢?是哪位祖宗?然而每年我都认不全。就像我一直还未能认清我自己一样。

村里的人越来越少了。

有时地里还有未融化的冰雪,等所有人都拜完年,站起来时,膝盖已经一片冰凉,裤子也被露水或者雪水浸湿了一片。

好像完成了这些,年,才算过去了。之后,大家又开始各自离开、回城工作。

这些老套的东西,莫名地让人有安全感。好像只有这套习俗在,根就还在。

年味是从忙碌的节前开始的

王大胆湖南衡阳

对于小孩来说,年味是从鞭炮声响的那一刻开始的。但对于大人们来说,年味是从忙碌的节前准备开始的。

早在大年三十前的半个月,外婆就会和邻居一起用铁皮桶搭起熏腊肉的架子。生上火之后,几家人的腊肉、腊肠都挂在铁桶里熏上一天,香味久久不散。

接着外婆会拿出几个煤炉,放上盛满油的铁锅,鱼、酿豆腐、鸡爪、豆干、猪脚......轮番下锅。大人们围着炉子一边看火、炸东西一边闲聊,小孩子们就在旁边空地玩,玩累了就吃刚出锅的各种炸物。

自制年货,为春节作准备。/电影《四个春天》

年味在一缕缕烟火气中铺散开来。

到了大年三十,外婆会提前做好一大桌子年夜饭,摆上几副碗筷和杯子,倒上几杯小酒,请家中逝去的先辈吃。外公在一旁点上蜡烛,烧几张钱纸。小孩子们被禁止靠近,每次我在远处看着外公的嘴唇一张一合,好奇他在说些什么。大概是父子间的悄悄话吧。

仪式过后,就是热热闹闹的年夜饭。

大年三十在一家人的闲聊、春节联欢晚会和门外的炮竹声中慢慢走过。快到零点时,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这是各家各户在关财门,寓意留住过去一年的财运。外婆会给我一个大大的红包。每次,只有把红包压在枕头下,我才能知足地睡着。

枕头下的红包,静静躺着。

侦查饺子里的可疑物品

北方狼甘肃兰州

实事求是,春节令我头疼。如果不是年三十窗外的烟花提醒我整个世界都在热闹,我不会强烈地察觉自己如此冷清。

要说习俗,我只能说,春联时有时无,大多时候没有;压岁钱年年都有,但都贡献给了妈妈的账户;以至于串门走访亲戚,基本没有的事,父母双方的亲戚都在千里之外。

那么,剩下的盼望,就是我那穿上新衣服的臭美时刻。作为早早就拥有固定风格的人,我的春节的新装永远是裙子+靴子+满头靓丽的卡子。冬天,天气冷到零下10摄氏度,我也要冻着腿哆嗦着出门。没有裙子,就没有春节。给什么人看呢?在城市里,没有亲戚,也没有什么小伙伴,美丽只是我一个人的事务。

小时候,固执地在头上别了一排五颜六色的发卡。

大年三十夜里12点的那顿饺子,是小时候的我一年中唯一接受的一顿饺子。

妈妈是山东人,特别爱吃饺子,但我对饺子却格外抗拒。对我来说,饺子里的肉酱是一种混合的不明物质,所以入口时总要细细地咀嚼,以侦查肉馅里有没有什么奇怪的东西。但年三十,我为什么可以吞下超过肚皮承载量的饺子呢?都是为了我的财运。

这一天,妈妈会把硬币包在馅儿里。妈妈说,吃到越多的硬币,说明这一年财运越好。也许是为了在将来的某一天成为富婆,我夹起盘子里每一个看似怀钱的饺子,艰苦地吞下。然而,当年的我没有财运,现在的我也没有。但我却不会因此拒绝饺子了,因为大学以后我真心地爱上了饺子。

春晚也曾给我的春节一丝安慰。作为一个文艺儿童,《挥着翅膀的女孩》、《隐形的翅膀》在我心里播下了梦想的种子,《今天你要嫁给我》等情歌则在我心里播下了爱情的种子。种子归种子,它们却迟迟没有发芽。

长大后,我倒是在别处感受到了别人的春节。

不过,16岁以后,我就不看春晚了,也不愿再碰电视机。大年三十只会锁紧房门,看一个人的悲伤电影。那时我想:好了,我长大了,我再也不要过春节了。如今再看:那可真是一个让人无语的孩子啊!

小时候最爱的年俗

竟然是大扫除

余音山西太原

腊月二十四,也就是过年前一周,是家乡年终大扫除的日子。从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到洒扫楼道庭院,人们喜欢在除尘布新的氛围中迎接新年。

这么多清洁项目中,我最喜欢擦窗户。

北方的住宅楼几乎是没有开放式阳台的,每家的窗户关上后都严丝合缝、密不透风,毕竟它可是在冬天让室内保持温暖必不可少的装备。但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大家通常会敞开窗户开始擦洗。

小时候擦窗户是一点也不怕冷的,就算家里有热水也顾不得用,每次我都把抹布在冷水里涮涮就站上窗台,开始擦玻璃。这时候冷风一吹,手就被冻得通红。

下雪要配干净的窗户。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撕报纸。擦窗户时,抹布只是用来擦一遍,真正的细活是靠报纸完成的。一张报纸对半撕开,拿半张在手里揉一下。接着我对着窗户哈哈气,再用刚揉好的报纸擦。

那时,家里的报纸堆积如山,现在,无论如何也找不出一张了。擦窗户的东西更新换代得很快,报纸早已闪一边,比如今年擦窗户用的是双面磁力海绵,既省力又有效率。

不过,我还是更喜欢过去擦窗户的情形,有报纸撕,有浑身散发着的热气,还有年轻力壮的父母。

留守儿童的春节

团圆比什么都重要

眠眠广东潮汕

小时候格外喜欢春节,因为那是个团圆的日子。因为在外地工作的爸妈,每年只有春节才会回来。

小时候,团圆让我流泪。/@SUKIYAKI

通常,爸妈回来的前一天,会打电话告诉爷爷。我假装看电视,实际上竖着耳朵偷听呢。原来那个地方这么远,爸爸开着大货车呼呼呼,要开够9个小时才能到。好辛苦。

在爸妈回来的这天,一大早,我就跟着奶奶大扫除,想让爸妈看到家里干净的样子,为我自己树立一个勤劳勇敢、积极向上的乖孩子形象。奶奶拿着大扫帚网罗角角落落的蜘蛛网,我就负责擦门。我心里美滋滋的,幻想着老爸老妈回家,远远地走过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家里亮堂堂的门。

有时候,爸妈回来的这9个小时真是难等。我擦了窗和门,连凳子椅背也刷的亮堂堂的,还是只过了几个小时。于是,我就偷偷用牙签摆起正字倒计时,一小时撤掉一根。不时站上隔壁阿伯的拖拉机上,往村的路口张望。很想看到爸妈,但是不敢打电话问他们还有多久到。

等爸妈回家的这个几个小时太漫长了。/《看上去很美》

南方腊月的冬天,中午太阳暖洋洋的,等着等着,有时候我就在大伯的拖拉机上睡着了。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在家里的床上躺着。赶紧掀开被子,果然是爸妈已经回来,就在客厅里。

小时候网购并不发达,他们带回来了城市里各种新奇的零食、水果、美丽洋气的毛衣和百褶裙。我迫不及待地穿上他们,一旋转,百褶裙就会开起花朵来。

接着,爸爸会带着我去买年货。大街上充满着幸福的气息:炒栗子冒着诱人的香气;小摊子的春联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菜市场的大鱼、大虾比平常更有活力地蹦来蹦去;大人在菜摊子旁边讨价还价,而小孩子们则围着那些上面印着蓝猫的氢气球......

爸爸牵着我的手,走过大街小巷,我叽叽喳喳地向老爸讲着学校的事情:数学老师有一辆发动起来突突突的摩托,语文老师的口头禅是你们这群笨小猪......

的新年习俗,都如此独特。/视觉中国

后记:

并不是每个人的家乡年俗,都有多么独特的地方色彩,可因为个人的情感记忆,这些年俗拥有了生动的私人色彩。即便年俗正在经年累月中被不断简化,那些粘滞在仪式感之上的情感却不断累积,成为了每个人独家的、闪光的新年记忆。

你的新年年俗是什么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