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除夕到新年,是一个辞旧迎新的跨年大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叫年三十,客家人称年三十哺夜。如十二月小,没有三十只有二十九的,那么二十九就是除夕。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把敬祖宗的香火堂(或厅厦)打扫一新。同时贴对联和门神。堆粮食的地方贴上五谷丰登,圈养牲畜的地方贴上六畜兴旺。古时贫苦人家无能力贴春联,也要在门楣上贴上一张出入平安之类的小横幅或一张小红纸,图个吉庆。妇女们忙着杀鸡洗肉,备办荤素供品,做年饭,制作年糕、糍粑、米饼、烧饼(烘饼)、白散、发糕、粽子、粉利、炒米花、糯米团等食品,以作为春节待客和走亲拜年之用。尤其是玉林白散,即米花,凡人家必年前预做,状如圆盘,规格有很多种,中间微黄,甘香酥脆,并浮雕有福、禄、寿、喜几个字,历数百年而不衰。
年三十用柚子叶煮水给孩子们洗澡,意消毒去秽,健康成长,然后高高兴兴换上新衣服迎接新年。备办好年货,家人到齐后,便携荤素供品、香烛、纸炮等,先去社坛祭拜,然后齐集祖宗香火堂,祭祀祖先。在灶头、牛栏、猪圈、鸡舍等处,也要分别烧香祭拜。在各种祭祀礼仪完毕后,合家男女老少或兄弟几家人口聚集一堂,兴高采烈地吃团圆饭。这顿饭要做得很丰盛,白切鸡、扣肉、鱼等是必不可少的,其他应有尽有,就是图个年年有余。团圆饭菜要丰盛到吃不完,留有隔年饭菜,表示年年有余。除夕,不管你在天涯海角,都要千里迢迢赶回家里吃上团圆饭,家庭成员一个都不能少,否则会被视为不吉利。年饭过后,老人们一面把水缸灌满、米缸装满,以示新年富足。同时准备好红包,为孩子发利市。除夕晚上,每家每户灯火通明,直至天亮,这叫守岁,长夜不熄,驱邪迎新。子时,旧岁已除,新年已至,家家户户焚香点烛,燃放鞭炮、烟花,响彻夜空,敬拜祖宗,迎来新年,到处是欢乐的海洋。
百节年为首,年初一拜年。这天人人都要穿上最时髦的新衣,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在互相拜年时都要以欢声笑语向对方祝贺,说些恭喜发财、万事如意之类的吉利话,还要给小孩及未婚青年男女打发新年彩(压岁钱)。这天不能杀生,鸡鹅鸭都是前一天就杀好的。为什么不能杀生?因为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家畜也同人一样步入新年,所以不能杀鸡。初一朝起床后,先供奉祖先,互相祝贺。这天不能扫地(否则会扫走了钱财),一般都在家游玩附近景点,或到邻居家串门拜年、聊天。
放鞭炮、舞狮子是最盛行的新年活动。早上吃过早朝后,舞狮上门口贺岁就开始了。舞狮一般要大型锣鼓的打击乐来配合其动作,除了逐户逐个上门拜年,还在公共场所定点表演。表演程序为:拜四大方向后用大幅度的舞步,按山字形跳出山离,继而找青、舔青、吞青、别牙、舔身、困觉。此时出大小面做爬、期等有趣的动作,然后是狮子的翻身、醒狮、拜四大方向、回山。
清光绪版《鬱林州志》载:元旦贺年拜祖神庙及族邻尊长。各家男女老幼穿上新衣服一起庆贺。小辈向长辈拜年,亲朋互相祝贺,敬天地,拜祖宗,给孩子压岁钱。正月初二每家宰鸡祭祖先和社头(土地庙)、灶君等,烧鞭炮开年。年初二,早上各家各户拜社头、供奉祖先,上香烧纸,拜天地之神,称为烧开年纸。然后蒲塘圩上的人们再前往寒山庙祭拜寒山三圣等各位神仙。在供品中,少不了一扎芹菜、一扎骨蒜、一扎葱花,意指新年更勤快,更会打算,更聪明。商人还要供上一条猪横利(猪牌脏),图新年更获利。
祭拜完成后,人们照熙攘攘地走亲戚,回娘家。尤其是当年新婚的,新娘一定要带新姑爷回娘家(俗称转门),并接受亲房叔侄的宴请。这天,要是天气晴朗,路上挑年糕互探亲戚者,肯定人来客往,路上车马行人不断。这天也不能扫地,只能继续燎新年。年初三,叫做三穷日(人们为图吉利,也叫三有日)。在旧时,这天一般是不能上门探亲的,否则被称之为穷鬼进门。这天要进行扫地,客家人叫做扫穷鬼出门。而在玉林,人们见到家家户户门口的微炮烟花纸灰,称之为满地红。人们一边扫地一边说:穷的去,富的来:旧的去,新的来!年初四,又是出村访亲问友的好日子,待到初五初六再探就有些淡了。
正月初五开年假。年初五、初六,虽然还是拜年时间,但气氛越来越淡了,所谓初五六,有酒无肉,一般人都有自知之明,不再前往找亲戚的麻烦。进入新时代这几天便是各类同学大聚会见师友的日子。年初七,是新年的最后一天,又叫七菜花开。过了这一天,新年就算过完了,上班的上班,出工的出工,一切恢复正常。也有贪玩者趁机说:有食无食,燎(玩)到惊蛰。
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元宵节,玉林城乡便有民间艺人舞着麒麟到各家各户(或商店)贺年。这是一种祈福致庆活动,很受欢迎。有的还燃放鞭炮、摆设供品,装香烧纸、驱邪纳吉,烘托节日气氛。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有尾,象征祥瑞。相传,麒麟有3种,一种为三山顶,是瑞麟。现今玉林舞的是三山顶麒麟,玉林人民还在迎亲娶媳的日子里用红纸写上麒麟在此四个字作为利事笺贴于门口,传说能逢凶化吉。(文:赵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