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来历和习俗春节由来与风俗

原标题:春节来历和习俗 春节由来与风俗

导语:大家都知道,春节是指正月初一,也是指新年的第一,更是指从腊八节或者小年一直到来年的正月十九。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春节来历和习俗有哪些?春节由来与风俗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春节来历和习俗

春节

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图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图片

春节的习俗

扫尘

春节前的大扫除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也是去除晦气,迎接喜气的一种方式。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压岁钱

旧时,祭祀完祖先,举行完迎接诸神的典仪后,阖家要一起辞年,小辈要给长辈叩头拜年祝长辈长寿、大福、大顺,长辈要给小辈红包,即压岁钱,压岁钱寓意压岁祈福,其寄予了长辈对孩子们成长的美好祝福,希望他们健康成长。

除夕守岁

亲知邀酌团年酒,儿女同争压岁钱。爆竹千家声未息,天衢车马闹如烟。《燕京岁时杂咏》中描绘了老北京除夕夜晚时百姓家中及街巷里欢庆大年夜的情景。除夕,古代称除傩大除大尽,老北京人称为岁除除岁大年夜,俗称年三十儿。除字本义是去,引申为易,以新易旧曰除,即交替之意;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除夕即含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之意。

守岁,对年长者来说有岁月易逝之感,有珍惜岁月之意。对青少年来说有新芽茁壮之感,有努力奋进之意。守岁体现了家人团聚,共叙亲情,送旧迎新美好的愿景。

年夜饭

年夜饭是中国人全年吃得最长的一顿饭,也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家庭宴会。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物资匮乏,吃得一清二白,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进入八十年代,肉、蛋、禽等渐渐丰富。九十年代,菜肴变得更加多样。进入二十一世纪,西式、农家乐、拼桌……年夜饭的吃法花样不断翻新。

来源:天气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