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习俗:古代乡村社会的立春活动

与城市社会大异其趣的是,乡村中既无万众瞩目的鞭春仪式,又无相应的热闹活动,各类方志在记载立春风俗时,也多重城市而忽略乡村。其实,此非编撰者之过,而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现实。

立春活动集中于城市,实际是官府与城市居民的盛大节日,乡村民众只是外来旁观者,而且,有机会到县城州府观看鞭春者为数甚少。

更为重要的是,即便是极少数能见到鞭春活动的乡村民众,对于如何鞭春也无兴趣,他们最关心的始终是年景与收成,因此,每每以土牛之色占卜水旱。如乾隆《博罗县志》言:

正月,迎春,先一日各里社戏剧、鼓吹以迎土牛,村氓视牛色辨雨旸,以麻、豆、赤米掷牛,云散瘟疫。

同治《保靖县志》云:

立春先一日,迎春东郊,乡人结伴入城,扶老携幼,争看春牛颜色,以卜四时水旱,预占播种所宜。

光绪《龙山县志》也记载,立春之际,乡人以土牛色占水旱疾疫,以芒神帽鞋占春迟早及晴雨。总体而言,鞭春等盛行于官方和城市社会的立春活动并未渗入乡村,乡村中的立春活动多是自发、简朴与零星的,每以年景顺遂、祈福禳灾等现实愿望为导向。

村民们发起的较常见的活动是卜丰歉。除前述外,乾隆《青浦县志》亦曰:立春前一日,彩仗迎春于东郊……各乡镇社祠中祷卜,以占一岁之丰歉水旱,颇验。

这是向土地神祷卜,其意义与观土牛颜色的卜占相同。另外,取土择吉也是乡村立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医药文书《单药方》云:立春日,取富儿家田中土作泥,泥灶,大富贵者,吉。

通过捡取富贵人家田中泥土的方式祈求富贵,意在借用富贵人家田中之神力,其实是一种原始的自然崇拜。与此同时,一些乡村还在立春日前后举办逐疫活动。

如明清时期东部沿海乡村立春日有烧春(又名作春福)活动,是日,家家烧樟叶,放爆竹,用栾实黑豆煮糖茗,以期祛除瘴气,抑阴祝阳。又如,有的乡村还流行傩之活动。《月令广义》云:江南俗:于立春日祛傩、演戏。道光《城武县志》记载:立春前一日,乐户傩,吃苏葡蒽饼等。

这应是古老的逐疫传统遗存,先秦逐疫之傩在腊月举办,与送寒气所出土牛同时。

在出土牛并入立春活动后,官方与城市社会中仍保留着腊月之傩的传统,而在一些乡村反倒将其移到了立春活动中。

举报/反馈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