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意味着严冬即将结束,春天就要到来。今天就是腊月三十啦,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大年三十,农历壬寅虎年的最后一天,也称除夕。过年最重要的意义是辞旧迎新,而辞旧迎新的日子就在除夕这一天。
除夕这天,最耳熟能详的习俗,要数守岁了。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之一。新年前除夕夜晚守岁,屋内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
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 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也有部分地区将通宵守夜(熬年夜)称为守岁,即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
春节守岁的由来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岁节(年节)。
守岁的传说
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年三十晚上都要出来作祟。凶猛无比的年生性嗜肉,从飞禽走兽到活人,都是其吞噬的对象。为了对付年,人们逐渐摸索出其生活规律,每隔365天,年便会趁着夜色,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肆虐一次,等到鸡鸣破晓之时即返回山林中。于是,人们把这一夜视为恐怖的年关,想出种种招数来对复年,比如守岁、燃放鞭炮、给孩子压祟钱等,以驱鬼辟邪。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提前吃完晚饭,熄灭净灶,把猪圈牛栏全部拴牢,宅院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熬夜守岁,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直至新年黎明的到来。守岁,渐渐成为过年春节守岁的习俗。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习俗之一。
过
年
啦
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全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中华民族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守
岁
诗
词
一起学起来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对守岁这一习俗进行了描绘,为后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文化遗产。
《守岁》
(宋) 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除夜》
(唐)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共内人夜坐守岁》
(梁)徐君倩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综编丨新华社、博观北京、黑龙江省图书馆等
责编丨王爽 图片丨摄图网
复审丨李培 终审丨张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