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漫谈年十六习俗:撩最凶的人“骂”,到最势力的家“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月十六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等到正月十五后、才算过完了年,人们才会投入到新一年工作中。按照民俗,正月十六、是父母看闺女的日子。春节过去了,双方父母到闺女、儿子家碰个头,互相问个好、聊聊家常,说说来年的计划,亲情也就随之得到了加深。

正月十六,有一项民俗叫做走百灵、也叫跑百病游(悠)百灵游百病走太平等,就是一大早出门、进行一次户外远足。

按照民间说法,通过这次远足可以把身上的疾病统统丢在路上、抛在野外,让身体更加健康、脑袋更加聪明。有病的、百病全消,没病的、祛灾消祸,从此做事百事百灵。

不过,这天的早早出游,不能去串亲访友!否则,人家会认为你是想将身上的灾病遗弃到他们家!

在南京等地,有正月十六、爬城头的习俗,寓意相仿。民谣称:爬城头,踏太平,走百病。

除了远足以外,正月十六还有其他的风俗,目的都是祈愿在新年里健康顺利、生活幸福。早年间,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民谣:十六夜、炸麻花,扛笆斗、舞火把,撩人骂、送牛桩,老老少少乐哈哈。

这首民谣里说的五项民俗活动、已经离现代生活越来越远,今后可能也都将只会留存在记忆中了。如去下面逐个介绍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宵初过犹自忙,家家女儿结羊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月十六,点燃芝麻秸秆,象征芝麻开花节节高

炸麻花。

这里说的炸麻花不是天津大麻花那种麻花,而是指的玉米花;把玉米放在铁锅里炒,温度高了后玉米粒就会炸开。家里没有玉米,可用稻谷或者其他谷物代替。传说,炸麻花能炸老鼠眼睛;玉米愈炸得凶,老鼠就死得越多。

这个习俗,和正月十二老鼠节上的习俗异曲同工:为了迷老鼠眼,就喝米粥;为了吵聋老鼠耳朵,就炒花生……

扛笆斗。

所谓扛笆斗,就是用一只纱布袋子装一些生石灰,绑在秤杆的一端;然后拿秤杆另一端,把纱布袋往地上丢。丢一下,地上就留一个白斑。

当然,扛笆斗也有一定规矩,要从桥头、码头或河边、井边开始扛,然后是房前屋后、门口院子和房屋里面。白斑越多,预示着今年收成愈好;扛完笆斗以后,院子里到处都会布满密密麻麻的白斑。

舞火把。

舞火把前要先用芦苇草扎火把,中间放上几只小爆竹。等夜幕降临以后,把火把点燃、举在手里在田地里纵横交错地奔跑。据说,走到那块地里,火苗窜得越高,就说明这块地来年的收成越好。

类似习俗有正月十四的烧蝗虫,腊月二十五的烧田财。舞完火把后,还要跨火把。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从冒着火苗的火把上跃过。旧时认为,跨火把能驱除晦气,迎来好运。这个习俗就和正月十二的烤柏火类似了。

撩人骂。

民间认为:正月十六的晚上,小孩子被别人骂是吉利的,俗称骂晦气。因此,这天晚上,小孩子都要去到平日最爱骂人的人家去找骂。为了惹人骂,通常的手段是:敲窗户、踢门、放鞭炮。先敲窗户;如果不骂,就踢门;如果还不骂,就点燃小鞭炮,从门缝里丢进去。

所以,各位看官:如果在正月十六的晚上、有别人家的小孩子惹你生气了,旧时、你务必是要趁早骂TA一顿的,否则TA不会罢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舞火把

送牛桩。

送牛桩和早年间重男轻女有关。第一胎、第二胎生女孩的人家,总想着要一个男孩,于是就请别人给自己送牛桩。据说,送牛桩非常灵验,想要男孩总能如愿。

具体做法是这样:需要八个男人、并且八个人最好是不同姓,其中至少有一个年轻小伙儿。白天约好了人,晚上先请到家里吃饭;酒足饭饱、等人家都睡觉了,再开始行动。

这些人下手要偷的东西,就是所谓的牛桩。具体的物品可以是砖头、碗、鞋子等。被偷的人家一定要男孩多,并且还要有势力、人缘好。东西偷到后要先用红纸包好,交给最年轻的小伙子拿着,这叫抱桩子;然后,再一起回到想要男孩子的人家。

进了家门,年长的开始喊好,后面的跟着应和。所谓喊好,就是说些诸如早生贵子之类的吉祥话。抱桩子的小伙子抱着偷来的物品,爬上主人的床上睡一会儿;还要撒一泡尿在床上;然后,再把桩子恭恭敬敬的交给主人保管。

接着,大家再次吃饭喝酒、很晚才各自回家。此后,大家要对此事守口如瓶,在人家未生出男孩子之前,决不能泄露,否则就不灵验了。

一旦生下了男孩,添丁人家一定要到被偷人家去报喜;并且孩子要认对方为干爹、干娘,结成亲戚。这就是为什么要偷有势力、人缘好的人家的原因。

此后,给孩子起的名字也十分有趣,偷什么叫什么;如,偷的是碗就叫碗儿,偷的鞋子就叫鞋儿。直到孩子长大了,才改用大名。

等到小孩一周岁时,偷桩子的人家要回报被偷人家;偷什么还什么,且要一还十或一还百。如,偷了人家一块砖头,就还给人家一百块砖头;偷的是一双鞋,就还人家十双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赶老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敲锣打鼓的小朋友

我国彝族,正月十六这天,孩子们要玩赶老鼠的游戏。

村里的男孩女孩在白天就要约好小伙伴、一起玩这个游戏,并且还要安排好角色:谁负责敲锣打鼓,谁负责燃放爆竹。玩这个游戏至少需要三个人,年龄大致都在5岁-13岁之间,再大的就不好意思参加了。

白天就要准备好道具,如锣鼓等;如果没有锣鼓,也用破旧的铁盆代替、能敲响就可以。到晚上,大家集合后,便一路敲着锣闯进了人家的家门。进了家门后,孩子们就大喊赶老鼠,然后到楼上楼下、各个房间去敲喊。

这个游戏的初衷是惊吓老鼠、把老鼠赶走,不让它偷吃粮食。所以,孩子们进了家门就会肆无忌惮地大喊大叫。此时,家里往往瞬间变得鸡飞狗跳。家禽家畜收到惊吓后,猪嚎声、马鸣声、猫叫声等等乱做一团。

孩子们还要在主人家放一个爆竹;注意是燃放一个、不是一串,孩子们没有很多爆竹。不让放炮的,就在给孩子们开门时提前说明。小伙伴们折腾完了以后,就等着主人打赏了。

主人通常会拿出一些今年做的香肠、腊肉、或者糖果、零钱等,有的会给爆竹、甚至酒。一些抠门的人家,可能就让每人吃一片酒席上的肉(鸡肉、鸭肉、或者鹅肉)。对于主人的打赏,如果孩子们不满意、就赖着不走;直到打赏满意了,才会到下一家去。

还有些小气的人家舍不得打赏,远远地听见附近有人敲着锣、放着炮来了,就赶紧把自家的门拴上。孩子们来到后,敲门也不开、叫也叫不开,只好去下一家。

不过,孩子们有时也会改进一下措施,快到下一家前,就停止放爆竹、也不敲锣,而是悄悄走到人家门前、把门踢开就闯进去。当然,也有些人家,即便孩子们进了门,也会说我家没老鼠、不用你们赶。但是,孩子们往往还是要坚持,不给打赏就不走;原则是,只要是进了门、主人就得打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伏羲八卦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伏羲画像

有时候赶老鼠的队伍会发生冲突,出现两个或更多队伍一起进入某户人家的情况。这时候,主人也得逐一打赏。

等到半夜,孩子们玩累了,就会把打赏得到的东西分了,然后各自回家。有时候,他们会到村里的井沿旁、生起火来,把打赏到的东西煮了一起吃掉。吃之前,孩子还要拜井神;吃完再回家睡觉。

除了以上的民俗外,在正月十六,还有一场大型的活动;那就是祭祀人宗爷伏羲。据传:正月十六是人宗爷伏羲的诞辰;今天要准备整猪、整羊、水果和其他食品来祭祀。

伏羲是古代三皇五帝、三皇中的天皇。关于其诞辰说法不一,有说是正月十六,有说是五月十三(农历),也有说是三月十八(农历)。祭祀仪式一般是:先在院内的古柏树上贴满红纸人;到了子时开始读祭文,祭文内容是回顾祖宗的功德、述说现今的美好生活等;之后进行朝拜、唱戏、耍社火,祈愿保佑人寿年丰。

祭祀后,供品要分给朝拜者食用,其含义为一起分享祖先赐给的食物。

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叙述: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华胥(读xū)氏开始的。华胥氏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成婚后生少典,少典生炎黄二帝。

中华民族是由伏羲和女娲结合后繁衍延续下来的;伏羲人首蛇身,所以,中华民族就自称龙的传人。生伏羲和女娲的华胥氏被称为人之祖。华胥氏生活的地方叫华胥国(华胥,意思是光华而甜蜜的花朵)。

东汉末年名将皇甫嵩(曾平定"黄巾起义")之孙皇甫谧所著的《帝王世纪》中说道: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濮阳出土的中华第一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濮阳出土的中华第一龙

按照这个说法,燧人氏为华胥氏之夫。华胥氏在雷泽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燧人氏的脚印),于是就踩了一下,结果发生了神奇的事情,她竟然怀孕了、生下伏羲。

这么神奇的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呢?后人这样解读:履迹也许是先民为了生殖而举行的一种祭祀仪式。远古时,代表神灵的神职人员举行仪式时,适龄女子看上了那个神职人员就可以跟着他的足迹、尾随其后,找地方和他完成一场造人运动。

学者认为:燧人氏主要活动在今天的河南商丘附近,而雷泽则是位于现在的山东菏泽一带,两个地方相邻。以此来看,我们自称龙的传人中国人,始祖就应该起源于这一带。

1987年,在河南濮阳(临近山东菏泽)西水坡发现了中华第一龙,出土的地方是一个大水坑;从航拍图上看,大水坑就像一个大脚印。

这次出土的一个墓室中,有一具壮年男性的骨架,骨骼左右两侧,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龙图案身长1.78米,高0.67米,昂首、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状若腾飞。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张忠培研究员看过这条蚌龙后说:这是北京故宫(其实就是皇帝的龙宫)7万条龙的祖先,它不仅是中华第一龙,还是世界第一龙!

不过,濮阳发现的中华第一龙在学界尚存在争议,有专家质疑其存在人为造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