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我们该如何挽救孩子的创造力?

作者:赵小明  编辑排版:杨丽雲

小明语录:

在互联网时代,陪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学校生活与户外生活,网络虚拟游戏与户外、野外游戏平衡的成长环境。

01 创造力改变命运

替代性满足,那么,这个孩子无论怎么培养都是失败的。

如果游戏截胡了孩子的运动天性,那么孩子对真实世界的运动也不会感兴趣。

因此,一个孩子一旦用游戏来对自己整个基因的焦虑满足模型进行

现在父母的算盘是:只要孩子能够继续学习,能够参加学校考试,玩会儿游戏也没关系,这种算盘其实打错了。

一个人毕业工作以后,一般有两种状态:

一个就是完成基本工作任务;第二个就是通过额外付出努力,用创造力获得更高的成就。

一个人在游戏的奖励模型满足下,他最多只能完成基本的工作任务,而不会去产生与创造力有关的奖励模型。

因为人的创造力本质上同样源于焦虑不满足模型。

大家观察一下最早一批改革开放之后富裕起来的人,他们很多人当时没有机会上大学,同时家里贫困,但是他们能够穷极生变,通过自己的创造力改变了命运。

我们担心的是现在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同样沉迷于虚拟游戏或者短视频,他们很可能不再有穷极生变的欲望和能力了。

当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命奖励模型,完全可以通过游戏来满足的时候,这个孩子就根本不是一个自然人,因为他不再受基因所驱动,他变成游戏驱动,也就是所谓的游戏人。

他也不会有结婚生子的冲动和欲望。

02 家长给孩子提供的必备成长要素

为什么一个班里有那么多孩子在吃药?

前几天有一个家长跟我说,他孩子所在的班级有十几个孩子都在吃各种药。

有的是多动症,有的是抑郁,有的失眠,有的是注意力不集中,还有的家长给孩子吃某种聪明药。

家长给孩子提供的必备成长要素,主要就是同伴互动的环境。

引导孩子和同伴在一起,有足够的运动,而不是父母陪他运动。包括与同伴一起进行某种艺术活动,因为艺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对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情绪调整

事实上我们几乎把所有的心理疾病都可以叫做情绪功能障碍

所以孩子如果有与同伴一起的艺术活动,他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当然身心健康就会好很多,心理疾病就会大大减少,甚至得到治愈。

同时要鼓励孩子一定要在自然界里与小伙伴面进行大量的玩耍,来抵御虚拟游戏的时间。

因为自然世界里有孩子感兴趣的一切要素,比如说虫子,鱼,虾,各种各样的野生小动物,各种各样的植物。

人类天生具有狩猎的本性,捕捉的本性,捉迷藏的本性,这些都是人类上万年进化出来的本能。

03 真实自然的游戏可以丰富孩子的人格

父母作为一个给孩子提供基因的人,已经决定了孩子人格中大约 60%的要素了。父母教养再完美,实际上也不过就是强化了他身上本来就具有的 60%的基因。

孩子从你这里得不到新鲜的东西了。

但是每个孩子基因都不一样。

不同的孩子在各种各样的真实自然的游戏活动中,在碰撞中,甚至在吵闹打架过程中,他就不断在模仿、学习、融合,然后来互补自己人格要素中那些基因没有给他的东西。

这个在心理学里叫做习得,孩子是通过模仿学习来实现丰富自己的人格的。

社会模仿学习是孩子成长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家长们经常说我的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事实上这都不是父母能教育的,怎么办?

很简单,就是给他提供同伴模仿环境。

现在令人担忧的是,这一代孩子们与真实游戏几乎断代了,所有我们上一代人玩过的各种真实互动游戏都消失了。

这些真实的互动游戏本来就是为了让孩子具有更好的身心状态,

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能够顺利通过社会化,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但是这一代孩子没有玩过这些真实的游戏,他们缺失的能力太多了。

他们一进入鸡娃的生产线就从自然小孩异化成了工业小孩,然后回到家里玩手机又异化成了互联网小孩。

04 缺失自然人属性的孩子会沉溺于手机游戏,陷入低欲望

现在孩子的成长往往缺失了最重要的自然人属性。

如果孩子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坚持自然真实的同伴,那么孩子们就能保留一点自然人的属性,未来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具有三分之一自然属性、三分之一工业属性、三分之一互联网属性。

孩子就是这样,他只要保留着三分之一的自然人性,互联网就不可能把他完全异化。

他大脑里面就有自然人原型,同样,这样的孩子就不会沉溺于手机游戏,陷入低欲望。

家长想要恢复孩子的自然人性,把孩子们从虚拟世界中解救出来,就需要把那些被搬到虚拟世界的游戏还原回孩子们的真实世界。

后疫情时代对青少年的低欲望又起了强化的作用。

疫情带来了生活习惯、社会消费习惯上的巨大改变,特别是疫情期间。

更多的学校用网课代替真实教育场景,孩子们的同伴时间进一步减少,或者更加虚拟化

人们越来越不愿意走出家门,去踏青郊游,朋友之间面对面聚餐交流分享情感的机会越来越少,人们在真实世界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虚拟时间越来越多……

而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种变革。

这种生活方式本质上讲,对于需要真实户外、野外,真实同伴玩耍,情感互动的孩子的身心成长来说其实是一个灾难

所以我们需要在疫情后,对儿童青少年心灵层面上的成长进行真正的灾后重建,鼓励他们回归健康自然、有益身心发展、人格成熟的生活方式

小明语录:

孩子应该管教,孩子应该放开快乐的学习,这些都是两个极端的选择,但是父母在面对这些思潮的时候,往往都不知道哪种更恰当,以及如何在具体的教育中掌握一个怎么样的尺度,其实这点对父母非常的难。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