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众所周知,白居易是唐代一位很出色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无数,非常著名的就有《长恨歌》、《钱塘湖春行》、《琵琶行》等等,同时他也被称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和元稹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于时代而言,他当时的影响十分之大。
白居易的诗歌不限制题材,所选题材也是形式多样,在当时被人们称作诗王、诗魔。因为白居易的诗歌大多数通俗易懂,无论意境或是道理都可以直击人们内心深处,所以他的诗歌被广为流传,就比如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被收录如今的小学课本当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但是关于这首诗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不少文人认为,他的诗前四句可以称得上千古名句,但是后四句却让不少学者专家觉得存在诸多缺陷,那么让人们争论不休的缺陷到底是什么呢?
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在诗歌上的才能是显而易见的,他的诗歌总是被人们称赞绝妙。在他的一生中,创作诗歌无数,同时很多诗歌都流传至今,成为千古名篇。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千古名篇中的一个,白居易在这首中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愁绪,以及心中对友人的不舍。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人通过前四句对景物的描写,表达对新事物即将取代旧事物,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对友人离开的依依不舍。诗句的前四句,描写了一幅长满青草的草原,上面的草年年岁岁的枯萎,但是只要春风一吹,枯萎的青草似乎又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从土里挣脱出来,再次繁荣。
前半段,诗人通过自然的景物现象,表达了野草虽然卑微而低贱,一把火就能将它们烧毁,但是春风吹来的时候,它们又能从土里长出来,赞美了野草生命力顽强,同时也能看出诗人对待事物观察细致。而后半段,诗人将眼前的景物一转来到了古道上,古道便直接引出诗人写诗的目的。
来为友人送别,点明诗歌主旨。后四句描绘的是远处的野草侵占了古道,在阳光之下,能看见绵延的青草长得郁郁葱葱,连成一片。而诗人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再次来到这古道送友人远去,这茂盛的荒草便是诗人对友人离别之情。
从白居易的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面对野火毁灭之力的惊叹,同时更是为野草又生的喜悦,这或许就是诗人心中所想。即便是和友人的离别是痛苦的,但是一想到未来自己和友人会再次重逢,心中虽有不舍,但是一想到友人要做的事,便也通透了。
二、前四句和后四句的争议
白居易的这首诗,虽然被收录在当今的课本教材中,但是却只收录了前四句,后四句被删掉了。人人都会这前四句,然而忘却了这后四句,导致如今的人提到白居易的这首诗时,就以为只有四句。那么为什么前四句被人们口口相传,而后四句却无人问津呢?
首先分析一下后四句诗到底如何,用一句话形容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白居易这首诗的结尾可以算得上精妙,让整首诗意境非凡。前半段用得绝妙,而后半段则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但是在很多名人品鉴之后,一致觉得诗句前四句可谓千古名句,在《幽闲鼓吹》中记载品鉴这首诗时,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因为延誉,声名大振。赞美的评价不止于此,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赞美白居易这首诗前四句语简而意尽。
然而,这些名家也只是觉得前四句使用得十分精妙,对于这后半句可谓只字不提。在《唐律消夏录》中是这样点评的:三、四句是佳句,但是五、六句则显得不那么精妙,古道、荒城显得两句诗在意思上没有区别,表达的是一个意思。
在结语中,用王孙显得十分庸俗没有创意,前半段大开大合,人生意境无穷之大,而后半段则显得拥挤狭窄,让整首诗显得头重脚轻,所以这后四句就是累赘多余的。甚至,这首诗还被不少人称为模仿《离骚》之王孙,古人作法,一丝不苟。
觉得白居易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没有新的创意,显得老派,不懂变通。关于后四句的争议一直延续至今,从古至今,从古时文人墨客,到如今诗歌专家,对于白居易的后四句褒贬不一,争论还在继续,如果真要追溯根源,怕是要见到白居易本人才能知晓。
三、离离原上草背后的故事
白居易在创作完这首诗之后,因为诗人本身的名气,让很多后人经常拿出来品鉴。很多人觉得这首诗写得非常绝妙,尤其是这前四句,写的是相当绝妙,千古名句当之无愧啊。因此很多文人便开始讨论这首诗背后的故事,探讨诗人创作这首诗时的所见所想。
一部分文人进行了猜测,就比如:诗人所见景物必定会用自己曾经见过的地方,因此离离就是诗人白居易曾经生活的地方吧。还有人猜测,这离离应该是出自《易经》,表示事物之间的依附关系,古原上的野草依附着古原,便就是诗人所要表达的含义。
甚至还有一部分认为,白居易后四句中引用了王孙,那么离离估计也是引用了《诗经·小雅》中的内容,因此很多人通过离离两字开始揣摩诗人创作背后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版本讲述的就是白居易借助离离表达的对先人白起一份敬意。
相传白氏家族的先贤就是白起,英勇善战。白居易在送别友人的时候,看到此情此景,便想到了曾经的一段往事,便记录了下来。所以白居易的这首诗不但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怀古诗。借野草的生命力,展示了那个时代,战争中的人们顽强奋战的精神。
结语:
白居易的这首诗,前四句被人们口口相传,成为千古流传的绝句。而后四句,有人认为存在巨大缺陷,而有的人则认为用词非常巧妙,能够直接点明诗人的情感趋向,直抒胸臆的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诗句的前四句,更是向人们展示了生命力极其顽强的野草,即便是野火将它们焚烧殆尽,第二年的春天,它们依旧能够焕发生机。也正是物是人非的场景,让诗人再次想起来之前的一段历史。
那时的咸阳依旧繁荣,而如今映入眼帘的只有被项羽焚烧后留下的断壁残垣。这样的景象触及到了诗人感慨,或许咸阳就如同这野草一般,来年春天到了,便会再次恢复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