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理性思考
时下网上有一句话很火: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引发不少评议。对于零零后而言,疫情确实在他们的青春里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多姿多彩的学生生活因为疫情有了很多限制。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许多同学虽然遗憾,虽然抱怨,但没有人停滞不前。他们抓住机会,理性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学自己想学的,做自己想做的。他们相信,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第一财经》曾发起过一个问题征集:疫情两年多了,它偷走了你的什么?在众多的答案中,自由、时间、工作、生活和旅游是高频词。同时,在征集到的留言中,不少人谈起疫情下自己正向的变化,比如在停滞的时间里学习和思考,取消出行计划后攒下了不少钱,简化生活后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对中国与世界有了新的认知,等等。
在这场波及全人类的疫情中,不少人生路径,在疫情之下改变了原来的走向;不少人遭遇了艰难的时刻,但也有人见证了温暖和感动,更多人在一片迷雾中重新审视自已,找到人生中真正珍贵和值得追寻的东西。
以发展之力筑牢人类共同防线,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是永恒的制胜法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被称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危机,其产生的影响前所未有。面对这场危机,人类只有加强联合才能共同应对。彼此联结、和谐共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应摒弃冲突性思维,以包容性思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美好的人类家园。大家已然看到,今天的绝大多数灾难,已经没有民族和国家的界限。无论是大疫当前抑或自然灾害,这些都不再是文明与文明的矛盾,而是文明与非文明的冲突,我们自然要共同守护人类共同的文明。
守防疫之理 系泱泱民情。防疫之理诚当守,但循其根本,防疫来源于对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实践;而此类死板认理,不通人之常情可谓自相矛盾,背离初心。当检测成为人们生命保障的阻碍,应通情结理。理诚当守,情亦当系,让情和理共融于为生民立命,为天下立心的初心誓言中!
社会是最好的课堂,艰辛与磨砺是成长最好的催化剂。疫情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困难,却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品性,让我们能更好地应对挑战与机遇。正如海明威所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留下的伤痕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坚强的部分。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却给予了我们适应变化和灾难的能力,每天上网课,也培养了我抵制诱惑、坚守内心的能力。青年应当在实际行动中,健康成长,奋发有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聚涓滴之力,护我山河无恙,人民安康。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让我们在抗疫烈火中洗礼成长,让生命绽放出更加绚丽之光芒。
自由之上的净土,是由规则来守护。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事的权力,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必须符合自由的限制性。如果让自由毫无规则限制自然生长,人们就会为所欲为,自然就会受到破坏,疾病就会到处蔓延,社会将会混乱,就像火车在轨道内可以自由运行,它的限制是轨道,一旦出了轨道,火车则失去了运行的自由;而戴口罩是合理的防疫措施,如果不戴口罩,势必加剧疫情的传播风险,因此不履行戴口罩的规则,人们的安全自由则无法保证。疫情当前,正是许多人不自由与守规则,才换来了抗疫的初步胜利,遵守规则,是为了更好地享受自由。其实世界是本来就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才可获得相对的自由。
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毒不是同胞,地域黑不该是疫情防控的保留曲目。地域黑不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才出现的,而是较长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的惯常思维,以至于一些地方的人早已拥有了种种地域标签——××地方的人都是大忽悠××地方的人就会做假货等等。有人甚至把地域黑当成一种流量密码,以此夺人眼球、谋取利益。这种地域歧视和偏见不仅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而且已然渗透到就业、婚姻等领域,给不同省籍间的人造成了一些隔膜和敌视。某种角度上说,地域黑及其可能带来的网络暴力、造谣生事、互相鄙视,堪称一种社会病毒,同样需要人们共同抵御和清除。
在战疫中成长,青春本色向阳。青春本色当似火,岁月节律应如歌,虽则我们的冠笄之礼逢上了新冠疫情,虽则许多人的人生方向因为疫情而产生了改变。而我认为,疫情这场挫折,其实是最好的教材,它让我们有时间重新审视自我,它让我们认识到艰辛与磨砺是成长最好的催化剂。在疫情的艰辛与磨砺中,我进一步理解了责任与担当。
疫情防控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每个人都是抗疫链条上重要的一环,在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的同时,我们也要增强责任意识,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出现相关症状主动就医排查。同时,对出行等管控措施要多一些包容理解,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筑牢群防群治防线。疫情之下,不少焦虑可以理解。一方面有困难要及时求助,另一方面也要调整好生活,保持好心态,努力适应非常时期的变化。健康是个人未来一切发展的基础,免疫力又是个体对抗疾病的最有效药物。让我们携手与共,同心协力打好疫情歼灭战,推动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