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力勃发,释放后疫情时代高质量发展潜力

转自:光明网

作者:洪涛(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李清君(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较为平稳地进入了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新年伊始,全国各地经济增长捷报频传,出城回乡的亿万人口遍历神州大地。大量市民利用双节相对宽裕的闲暇时间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或在北国赏冰乐雪,或在南国喜品春花。旅游业率先复苏进而撬动消费市场大循环,使规模性刚需闸门全面放开并牵动供给端产能有序恢复。这意味着经受世纪疫情冲击的中国经济不但没有倒下,反而强化了产业体系韧性,蓄积了经济增长潜力,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外生风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全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国家重大项目投资持续跟进,国有、民资和外资等市场主体集体返回公平竞争大舞台,稳定未来预期并在当期兑现成为理性消费的主流。存量消费快速盘活,增量消费持续扩张,国家和地方的消费政策组合带动居民消费热点,形成了连锁反应,贯通了供求两端的断点、堵点与痛点。以消费链驱动供应链,以供应链牵引产业链,以产业链激活创新链,国内大循环在后疫情时代成为中国当下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亮点,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复苏、彰显增长韧性、释放发展潜力提供了坚强的制度性支撑。这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踔厉奋发,为中国式现代化开局起步创造的第一个开门红。

从按下疫情防控的暂停键,到启动经济社会活动恢复键,人们积极行动创造财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没有阻断,中国式现代化前行的步伐没有停顿,生生不息、昂扬向上的力量没有减弱。要把握后疫情时代的政策窗口和发展风口,充分利用经受世纪疫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超预期冲击考验下,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艰辛探索过程中打开的三个弥足珍贵的高质量发展空间:淬炼了国内大循环支撑的强劲发展韧性,培育了极端困苦条件下也能充分释放的发展潜力,赢得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主动和回旋余地。

首先,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精神是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韧性的宝贵精神资源,构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可以将产业体系韧性表述为社会生产力在遭遇冲击后,以动态方式恢复甚至演化出更优路径的能力。它不仅取决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全局韧性和社会组织顺利运转的集体韧性,更建构于居民和家庭追求美好生活的个体韧性之上。疫情期间,我国现代产业体系韧性的持续增强,是家庭、企业、社会组织逆势生长的产物,也是经过生产、生活活动物理阻断、市场深度出清后的制度性治理成果。中国市场主体和个体工商户没有被疫情击倒,世纪疫情在中国人民无比的勇气和乐观中成为了检验现代产业体系韧性的试金石,为后疫情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蓄积了诸多重要资源和潜能。例如,卡口设防、小区关闭,但水电气热等市政基础设施优化提升了;物流受阻、教学中断、居家办公,但邮政快递、移动饭桌、移动课堂、远程办公等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信息技术与防疫措施相结合,在全球、全国、区域、城乡等各级尺度上完善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新动能的形成与释放提供了智慧支撑。后疫情时代,亟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级政府积极作为的内在动力,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为个人和家庭提供风险收益平衡的创业机会,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坚韧向往转化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

其次,如果说中国经济在疫情防控的减法中仍保持了持续的潜力释放,后疫情时代则进入到了做加法、做乘法的高质量发展效应集中释放期,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要双向发力。回顾三年来的发展成绩,可以看出世纪疫情的冲击并没有阻断中国经济总量升级、质量提升的步伐。在疫情防控最为艰难的阶段,整个经济活动处于做减法的过程中。但党和人民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六稳六保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向全世界交上了正增长的发展答卷。表明党和人民历经十年伟大变革,不仅能做扩内需引外资的加法和培育增长新动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乘法来实现高质量发展,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学会了减法除法式的减量增效,以蓄积高质量发展潜力。在疫情防控中感染者物理阻断、社会集聚型活动熔断的减法资源配置情形下,将传统产业产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高端服务业时尚产品与数字经济相融合,倒逼经济组织、政府组织、社会组织进行机器换人、数字减人、智慧无人的发展动能培育。这些都成为了后疫情时代,中国依托减法经验,做好加法乘法进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喷薄高质量发展潜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的坚实基础。

最后,经受疫情考验的中国经济在新发展格局形成中,具有全球发展的包容性和平衡性。在统筹发展和安全方面,国内大循环为西方敌对国家脱钩断供创造了高质量发展的回旋余地,国内国际双循环为开放创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具有平衡转换功能的腾挪空间。后疫情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和平发展特征,承担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是包容文化差异,推动人类文明持续繁荣,共享发展成果的友好型经济。但是,全球经济、政治风险仍在高位累加,道路曲折而漫长。要充分发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以科技创新驱动后发优势,以国之重器打造制胜优势,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改革开放以来与世界经济发展深度联系、融合的国际大都市、世界级城市群领跑作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揽全局,配置好政治资源、组织资源、要素资源,推动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把高质量发展稳健可靠的基座、平台搭建起来。在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过程中,运用一带一路发展成果、高水平制度开放成果、命运共同体文明成果,强化全球治理,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

[责编:李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