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反复复得疫情已经肆虐了三年,人们被折磨得七上八下,大喜大悲,而一些地方的过度防疫,层层加码,超长时间的封控,毫无节制的核检,更是推波助澜,既不符合中央精神,也背离了人民的意愿,天灾加人祸,搞得天怒人怨,苦不堪言。
俗话说,大疫不过三年。
于是,人们不禁要问,人生又有几个三年的时光?疫情何时是个头,啥时才能回归正常生活?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1、三大迹象表明,防疫已经进入后疫情时代
做出这样的判断,不是心血来潮,更非妄自猜测。
客观上,转变防疫模式,进入后疫情时代,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病毒自身的演变规律,是进入后疫情时代的充分条件。疫情已经袭扰三年,90%的人因感染或注射疫苗,已经具有一定免疫力;病毒的致死率、重症率已大幅度降低。
-----防疫积累的经验教训,是进入后疫情时代的必要条件。当前,防疫也到了十字路口。三年的防疫既有经验,也有教训,这都是宝贵的财富。
老方法不管用,硬办法不好用,唯有与时俱进的新模式才顶用。
充分和必要条件相结合,正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而这个契机,就是中央20条的出台。
主观上,转变防疫模式,进入后疫情时代,正是顺乎潮流,合乎民意。
三大迹象表明,防疫已进入后疫情时代。
-----中央决策。20条的出台是模式转变的主要标志。
20条是针对一管就死和一放就乱开具的药方。
内在要求是:既要持续整治层层加码,防止一封了之,又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防止一放了之;核心要义是:科学精准。
它不是躺倒躺平,更不是放任自流,是有管控的放松,有管有控,管放结合,从哲学上说,就是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孙春兰副总理是国务院主抓疫情防控的领导,她在近期的一个讲话,印证了这一点。
据媒体报道,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11月30日、12月1日连续两天,在国家卫健委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专家以及防控工作一线代表对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意见建议。
在这两次座谈会上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那就是走小步不停步。这说明,一方面,我国的防控工作稳中求进,另一方面,我国的防控政策持续优化。
这说明,我国的防疫既没有刹车更没有躺平,从国家的层面,是要实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专家声音。专家的意见是中央作出重大决策的重要参考。
张文宏说,战胜疫情靠的是科技,新冠后遗症几乎是没有的。
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也毫不遮掩地称,病毒的致病力在减弱。
金冬雁,现任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专家,他在11月24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关于新冠复阳问题、新冠后遗症问题,提出了以下振奋人心的观点:
第一个问题:新冠康复者、新冠康复者中的复阳人群,还有传染性吗?
(1),99%的康复者没有传染性。
(2),新冠患者康复后,可能会复;复阳后的患者没有传染性。而且感染过新冠的人,康复之后,身体中都会有一定的抗体,等于身体里有了针对这个病毒的特效药,他康复得更容易。
(3),这轮新冠病毒的毒性减弱,对人体的致死率和重症率都比较低。那些打过疫苗的人,等于有了一道防护墙,病毒来的时候,致死率和重症率会更低,所以80岁以下的人,基本上不用担心。
第二个问题:什么叫新冠后遗症?有后遗症的比例大吗?
(1),新冠后遗症就是所谓的长新冠,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所以才会导致许多统计数据上的理解差异。比如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持续四周还有症状,就叫做长新冠;美国疾控中心认为两个月有症状都不能叫后遗症或者长新冠,必须持续这些症状超过三个月(约13周),才能叫做长新冠或者新冠后遗症。
(2),新冠后遗症,还没有找到最科学的统计方法,目前的统计方式是自述症状,自述症状包括疲劳、心跳不正常、失眠、气喘、骨痛、记忆力衰退等,这就很模糊了。比如你找100个人去统计,我找100个人去统计,统计出来的结果差距可能会很大——有的人出现失眠,出现疲劳症状,他可能觉得很正常,调整调整心态就好了,并不会把这些自述为后遗症;有的人得了新冠之后,身体出现任何异常,都会联想到新冠后遗症。
(3),无症状患者,基本上没有后遗症!
(4),轻症患者,出现后遗症的概率也很少。香港大学孔繁毅教授的团队,长期跟踪了2000个新冠病人,发现有长新冠后遗症的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大概在2%左右;按照美国的标准,那可能要在1%左右。
而且,这不到2%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拉长,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人会完全康复!!!
2022年11月23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教授、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总领队崇雨田接受采访时,在新冠后遗症上,也说了三点重要信息:
(1)289例复阳人员中,只有16例出现了轻微的不适症状,无需住院治疗。
(2)钟南山院士参与的一项研究证明,复阳人员不太可能会继续传播病毒。
(3)康复出舱人员基本没有传染性。
这些采访的时间不长,报道出来的内容也很简单,但里面蕴含的信息量很大!
-----各地实践。北京和广州是判断防疫模式转换的风向标。北京是党中央所在地,紧接天线,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言,很接地气。
北京市就宣布自12月5日起,公交、地铁不得拒绝无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乘客乘车;此前一天,北京市已宣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查验健康码时,不得拒绝无48小时核酸阴性结果的患者进入。
广州已经率先严格践行二十条规定,打响新模式第一枪。11月30日
广州各区已经宣布对低风险地区进行解封,公开场合不再查验24小时核酸报告,只凭绿码就可通行。
广东珠海:12月4日起,可在社会面便民采样点自费检测(混管2.5元/人,单管13元/人);无新冠肺炎相关症状、非风险岗位、非重点人员以及无需求的市民,提倡不进行核酸检测。
此外,多地结合疫情变化形势和实际情况,调整优化防控举措。
重庆:愿检尽检,非必须可以不用做核酸。
广州、北京、沈阳、福州、呼和浩特、郑州、太原、西宁等地:长期居家的老人、每日网课学生、居家办公人员、婴幼儿等无社会面活动人员,若无外出需求,可不参加核酸筛查。
成都:每周返校时不再查验师生同住人员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迹象表明,新模式已经开始试水。
三、前后疫情时代的特征
毛泽东主席曾预示,中国的抗日战争将是持久战,并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战略进攻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阶段。
国际社会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也将是持久战,借用主席对抗日战争的划分,我们可以把前两个阶段成为前疫情时代,而把第三个阶段成为后疫情时代
所谓后疫情时代就是新冠病毒致病力明显减弱,对人体伤害明显不如疫情初期的时代。
那么,后疫情时代的防疫模式,就是在科学精准的基础上找到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最佳结合点,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的防疫模式。
对新模式张文宏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既要逮住瓷器店的老鼠,又不要损坏瓷器。
那么,前后疫情时代有何区别和特征呢,个人以为有三点:
-----从生命至上到人民至上。在疫情爆发初期,我们对病毒还不了解、而且致死率很高的情况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把保障人们生命放在第一位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生命至上也是人民至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民至上含义更宽广,既包括生命安全,也包括财产安全、生活自由等方面。
-----从全面防疫到精准科学。在初期无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采取
封城、封区、封路,虽然不得已,但是管用,不管树上有没有枣子,也要打一杆子,难免伤及无辜;但在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后,且病毒毒力下降的情况下,就不能笼而统之,需要做到精准科学。
-----从人防到法防。防疫至上不再是借口,一切防疫措施必须于法有据;一切发国难财等违法违纪行为必须快查快处、严惩不怠,取信于民。
当然,对前后疫情防疫模式,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每个阶段的防疫方法和模式是由其所在阶段的特点和条件决定的,前疫情时代的防疫方法,有经验也有教训,不能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后疫情时代的防疫模式,也会造成疫情反复,不能由此我们再回到过去的防疫方法。
我们既不能以后疫情时代的防疫模式来否定前疫情时代的防疫方法,也不能以前疫情时代的防疫方法来否定后疫情时代的防疫模式。否则就不是实事求是,违背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三、后疫情时代该如何做
世卫组织12月2日表示,奥密克戎毒株仍在全球广泛传播,目前还没到宣布新冠大流行紧急阶段结束的时候。
看来,疫情短时间内不会散去,如何能在疫情不散去的前提下尽量回归到疫情前的生活,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在后疫情时代应该去做的事情。
-----防止两个极端。既防层层加码,也防一放了之。20条新政策是坚持动态清零为本的,并不是放任不管。但有地方政府把这种松动给变化为:一放就一泻千里,从原来的死死卡住跑到另一个极端去。
-----措施要配套。有的地方虽然不搞全员强制核检了,但相应的配套措施并未跟上,如乘车、出入公共场所还不分场合要求出示24小时核检隐性证明,等等。
-----严惩核检造假公司。这些造假者为了巨额利益,不仅将政府绑架,将大众愚弄,还对全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造成了难以评估的亿万人民巨大的精神损失。天怒人怨,罪不可恕,必须严惩不怠!
-----非必要不核检。河南应急颁发过紧急提醒,半月前病毒感染途径排名第一位的,是核酸检测,占到26%;取快递排名第二,是22%。有些地方,已经推行了非必要不核检,值得推广。
-----强化老年人接种。虽然病毒的毒力下降,但对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危害还是比较大的,一旦病毒在老年人中大面积感染,也会造成医疗资源的崩塌。而接种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