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川观新闻】;
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5月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年多前,当地时间2020年1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世卫组织依照《国际卫生条例》所能发布的最高级别预警。
新冠大流行迎来转折点,本次决定主要基于哪些方面考虑?
将给我国以及全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未来我国新冠疫情应对会有哪些变化?
一起来看权威专家解读↓↓
世卫组织决定表明目前可以有效控制新冠疫情危害
问: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基于哪些方面考虑?
梁万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我认为主要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从当前流行态势来看,全球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住院人数和ICU住院人数、病亡人数都处于持续下降状态。
第二,新冠病毒虽然持续变异,但变异株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第三,全球来看,通过人群的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已经建立比较良好的人群免疫屏障。
第四,3年多来,各国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的能力建设,包括人力资源、防护设备、药品等多方面能力都在加强。
综合这些要素来看,人类抵抗力与病毒之间已经取得一个较平衡的状态,也达到了《国际卫生条例》关于结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要求。当然,结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疫情危害就彻底没有,而是表明以人类目前的能力,可以有效控制这种危害。
跨国交通、贸易、旅行等限制将进一步减少
问:世卫组织这一决定,将在全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于我国意味着什么?
梁万年:对于跨国交通、贸易、旅行的一些限制,将进一步减少甚至消除,这应该是最大的影响。我国的国际交往包括贸易、旅游、学术交流等,都有望减少此前因部分疫情防控措施带来的不便。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就对新冠疫情放任不管。只要疫情危害仍然存在,我们就还要继续做好相关防控工作,继续和全球各国紧密团结,共同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
施国庆(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副主任):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流行的结束,我们仍处在新冠病毒的一个流行进程中,还要继续做好相关防控工作。
监测新冠病毒变异情况,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问:下一步,我国将如何应对新冠疫情?
梁万年:有几个方面工作还需要继续坚持。一是坚持有效地监测新冠病毒变异情况和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同时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二是对一些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继续加强疫苗接种。三是继续强化临床救治能力特别是重症的救治能力。四是呼吁大家保持已经养成的一些良好卫生习惯。
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已经对人类无害,也不意味着要放弃所有的防控,我国仍然要坚持预警监测、疫苗接种等必要的防控措施。
施国庆:我国已经建立了多渠道的监测预警体系,在城市社区、哨点医院、重点场所、城市污水等进行监测,不断观察疫情变化,及时做好风险研判。如果发现聚集性疫情,立刻启动现场调查。
我们要继续做好监测预警,掌握疫情流行趋势。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科学看待疫情,保持良好心态。
张文宏最新发声:病毒还会存在,大流行已经过去
世卫组织5日宣布新冠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发文称,监测中国的新冠病毒亚型已经逐渐和国际流行的病毒亚型趋同,都是以XBB为主,并且严重程度对医疗没有造成压力。病毒还会存在,大流行已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