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 本刊特约 | 黄庆祥
中国于去年 12 月开始解除疫情限制,乐观的前景似乎已经实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截至今年 3 月下旬,中国的新型冠状病毒病例已接近 1 亿,数字可能已经见顶,这从人类和经济角度而言都是一个极佳的结果。
中国经济回暖但全球阴霾犹存
自从中国的防疫政策转变以来,消费者开始释放他们在疫情期间因服务提供被限制而压抑的需求,例如娱乐、餐饮和旅游。虽然这有利本地经济,但中国作为净出口国,其出口行业可能会受到由过度激进加息引发的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
货币政策仍具支持性
中国的货币政策有别于众多其他已发展经济体。部分原因是中国政府专注于支持刚从疫情中恢复的经济,并决心稳定脆弱的房地产行业。虽然多个市场以加息抑制通胀,但中国一直在寻求通过以降低借贷成本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鼓励放贷,从而提振经济。目前,通胀对中国而言似乎不是一个挑战,2023 年 2 月的消费物价年度增长率仅为 1.5%。尽管如此,如果通胀升温,中国政府或需降低其经济支持力度及加息,但相信在中短期内不太可能发生。
本地货币债券或受益于美联储暂停加息
美联储仍关注通胀,并表明在 2023 年进一步加息。可是,债券市场预测美联储将在今年较后期当经济放缓幅度增加、物价上涨得到控制时开始减息。届时,滞后的利益应该会提振中国的出口业。就广泛的亚洲债券市场而言,美国减息应会导致美元走弱。与以美元计价发行的债券相比,这可能会增加本地货币计价债券的吸引力。
中国地产业对经济的提振作用有多大
中国的房地产业在疫情期间亦由于买卖双方无法出门而受到重创,另外市场日益担忧某些领先房地产发展商能否存续。中国政府果断采取行动支持房地产业,加上相对较低的利率及随着经济全面重新开放而增加的个人收入,上述忧虑可能会缓解。这或会提振投资者信心及推动由房地产发展商发行的债券升值。最近的住宅物业价格数据表明,某些城市的房价按年仅略有下降,而北京和上海的房价在过去 12 个月更开始上涨,成为上述预测的早期指标。
对区域市场的溢出效应
3 月份,中国宣布所有地区的外国人均可以申请中国入境签证,依赖旅游的行业出现利好发展。虽然旅游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但其增长强劲。
中国的矿产和农产商品需求增加亦将为数个亚洲地区带来支持。印尼供应镍和其他自然资源,而泰国、菲律宾和越南则出售农产品,随着更多消费者外出用餐,这些国家将会受益。
中国和亚洲的前景︰审慎乐观
早期迹象表明中国的本地经济将强劲反弹,其消费者需求将与其他市场解除防疫限制之后出现的模式类似。这将有利服务消费,而不是商品消费。旅游和娱乐可能是主要受益行业,而在疫情期间蓬勃发展的送货上门等行业需求可能会下降。
中国重新开放亦应会提振亚洲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国商品需求回升可能会为多个亚太经济体的本地生产总值带来约 0.4% 的增幅。在增长率较低的全球经济中,这种提振十分重要。随着前景好转,由受中国内需增长利好行业公司所发行的亚洲债券应该会受益。
与此同时,全球前景仍较为动荡,而美国和欧洲加息可能会导致中国出口行业的主要成品类型之消费需求下降。尽管存在该等不利因素,但随着疫情的影响消退,中国和亚洲仍有让人对其持审慎乐观态度的空间。
(作者系道富环球投资管理亚太区固定收益主管。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