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新冠疫情时代中国仍将是全球经济火车头

岁末年初,如何看待来年中外经济社会发展,总是众多国家朝野特别是媒体学界的热门话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岁末优化调整新冠疫情防控机制策略,使2023年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特别引人关注。

一、中外经济环境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并存

确定性是指全球新冠疫情将有所缓解。谈及2023年中国与世界经济,首先需要把握全球疫情发展演变的大趋势往哪里走。毕竟,新冠疫情是三年来影响中外经济全局的最大因素。从历史长河看,疫情无情地剥夺众多人生和家庭幸福,又构成自然生态演化和人类进化过程的一部分。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超大规模疫情,或许与持续的气候变暖脱不了干系。但凡事总有始终,演化也好,进化也罢,都不可能没完没了,有高潮就有低谷。参考众多病毒生物学家的专业观点,笔者感觉肆虐三年的新冠病毒的致病性和传播性呈反相关趋势,或许预示着疫情大概率会逐步朝平和弱化的方向演化。国家卫健委将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感染,解除对新冠肺炎的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提出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应该是综合各方面信息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和新冠疫情防控机制策略的调整优化。这种调整换挡应能产生多方面积极影响,至少有助于杜绝先前精准防控背景下动辄一刀贴封堵的简单粗暴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优化,防护责任分散下移,个人成为防护责任主体,也有利于增强个人防护主动性,降低防疫成本。所以,从后疫情的角度观察分析中国与世界经济,逻辑上是站得住脚的。考虑到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放开管控,虽然还难以排除年内再现疫情峰值的可能性,但已经不太可能再现经济社会生活大规模停摆的现象。不确定性主要是指俄乌战争很可能久拖不决,美欧撕裂全球产业链使国际经济秩序持续紊乱和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对世界经济产生的诸多负面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确定性大于不确定性

一是中国经济将有一次比较漂亮的反弹或恢复性增长。随着新冠疫情防控转向乙类乙管,长达三年的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大幅度弱化,经济活动将出现明显的恢复性增长或报复性反弹。特别是在交通运输、旅游、零售、物流,餐饮等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将有一波可观的反弹。最近,各地积极出台和落实促进消费恢复和支持个体工商户及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广泛开展促销活动。新年伊始,随着第一波疫情传播峰值过后,众多城市已经出现了作为经济活动晴雨表的交通堵塞现象。有报道说,海南某民宿业主非常乐观地预期,一个月的收入就可能把三年的损失补回来。尤其第一季度,随着全国范围内奥密克戎传播先后达峰回落,以春节传统节日为主线的春运高峰,也是一个节日消费小高潮。一季度经济增长即使达不到疫情前的水平,实现某种同比增长还是可以期待的。而且,只要不出现重大疫情传播峰值,只要不重回相对呆板僵化的疫情防控机制,这种反弹达到一定高度后虽然不可能有持续性大幅度环比增长,但也不太可能有断崖式中断或剧烈反复。只要经济活动恢复性增长能够在一定水平上持续,就能增强全社会对经济发展的信心,为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拥有更充分的政策保障。前两年,新冠疫情持续不退和政府对互联网经济金融平台乱象强化监管叠加,民营经济活力有所下降,民营经济的信心明显弱化。有人公开表示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前途信心不足,甚至有人怀疑改革开放要走回头路。针对这种情况,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对两个毫不动摇作了更加清晰精准的表述。会议特别提出,新一届政府要从战略全局出发,在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减税降费、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财政支持、放宽民间投资准入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鼓励扶持措施,为民营企业提供广阔的创新创富空间,稳定民营经济信心、强化民营经济预期,巩固民营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有类似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以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具体暖心要求提出。所有这些,都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民营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国民营经济具有更加光明的前途。就在这种背景下,日前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张勇、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徐雷等21位领军民营企业家应邀出席央视《对话》节目,都表示充分看好中国经济,看好中国民营经济未来发展。

三是中国民营经济多重叠加将更加异彩纷呈。如果说改革初期一批通信、空调、电脑、房地产企业是中国民营经济1.0,京东等互联网大牛是中国民营经济2.0,比亚迪、宁德时代等新能源企业是中国民营经济3.0,那么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将为中国民营经济4.0时代提供空前有利的技术条件。我们注意到,近两年,受新冠疫情、美国对华贸易战科技战和中国自身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叠加的影响,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似乎有点找不到北。特别是那些改革初期投资纺织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产能过剩和房地产泡沫累积成疾,不少民间资金苦于方向不明,投资无门。同时,我们也看到,美国对华贸易战特别是在科技领域对中国卡脖子,已经激起中央到地方、科研到产业、央企到民企广泛的科技自立自强氛围,一些新技术趋势也逐渐显现出来。前不久,原重庆市长黄奇帆发表一个看法,即未来二三十年,将有五个板块可望形成万亿美元级别的产业,它们是无人驾驶新能源车,家用机器人,头戴式AR、VR眼镜和头盔,柔性显示、3-D打印机。这意味着,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很有可能在这波科技产业发展高潮中占得一定先机,中国民营经济即将迎来新的投资高潮,产生新一代具有科技意识和前瞻意识的民营企业家。中国民营经济呈现如此发展态势,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即今天的中国民企越来越具有科技创新意识,民企不仅是中国就业的压舱石,还是中国科技研发的先锋队和主力军。今天的民企已经是中国研发创新动力意愿最强的企业板块,中国14家最大民企,其研发支出占公司营收都在8%以上。我们不妨乐观地期待,新一轮民营企业投资高潮能在2023年露出端倪,使未来的中国产业链更加完整和具有竞争力,在全球产业链调整重构中保持主动。

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一是房地产市场活力问题。从中央到地方,正在出台一些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但在人均住房面积相当可观的情况下,能否有效恢复房地产市场活力,有待观察。二是社会消费信心问题。近两年经济生活失序,居民消费下降,储蓄明显增长,2023年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也有待观察。

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不确定性大于确定性。

首先,就如前述,美国通过导演俄乌战争,已经成功地将欧俄能源相互依赖摧毁,迫使欧洲在石油天然气领域从对俄依赖转向对美依赖,打乱了欧洲绿色低碳发展节奏,大幅度升高了欧洲产业成本,欧洲面临财政支出增加,产业投资衰减,资金外流,货币疲软的尴尬境地,经济早就在衰退边缘徘徊。即便俄乌战争出现转机,欧洲经济短期内也难有起色。英国大多数民众主张重新进行脱欧公投,法国大范围罢工浪潮,都预示着欧洲近期前景不妙。美国经济现状是通胀回落,加息迫切性降低,经济发展放缓,美元指数见顶。这预示着,美联储将不得不再次考虑降息美联储将不得不再次考虑降息。问题在于,回归QE轨道后,美国股市债市能不能回归强势,在全球去美元化趋势有增无减的背景下,强势美元指数能维持多久,都是问号。同时,当美元霸权前景不妙时,新一轮QE是不是能够再次上演全球割韭菜,也是疑问。盘算来盘算去,都找不到太多同时支撑美国股市债市汇市繁荣的理由。美国经济结构,市场逻辑和美联储使命之间的困境很难缓解。另一方面,也需看到,美欧新冠疫情防控早就放开,社会经济生活运行早已恢复正常。也不排除俄乌战争出现谈判解决机会从而提振欧洲经济的信心。美加息周期结束,美元贬值,可能助力多年来的实体经济重建,避免严重衰退拖累世界经济稳定向好。

综合上述,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年经济总体乐观向好有利于提振世界经济预期,缓和某些不确定性的消极影响。如美欧能够有效避免衰退,走出困境,那么,我们有理由期待2023年世界经济总体上呈现温和增长态势。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