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商业,购物中心,第一周和昨天密集的开会过后,我们对整个行业的判断有点负面。短期的影响,至少需要未来3~6个月才能恢复;长期影响,一言难尽。
先看短期的影响:
1
收入肯定是受影响的,购物中心的收入有两个模型,固定租金+浮动商户销售分成。浮动商户销售分成肯定是没戏了,行业里目前不是闭店谢客就是门可罗雀;固定租金由于商户违约的风险陡然提高,也出现了坏账风险。
目前行业里普遍采用的是租金减免的措施,也增加了购物中心运营的压力,毕竟人员、这就损耗、维修、能源都是日常的现金流出。
对于很多这次没有挺过去的商户,也都表示理解。毕竟疫情尚没有明确结束的判断,很多商户特别是非品牌商户可能这次真的就过不去了。在节前疫情已经开始的时候,尚未闭店,我们从客流监控的系统中已经发现了明显的下滑。即使疫情缓解之后,客流的回升也将非常缓慢。
没有客流,所有店铺都喂不饱。
2
固定成本是肯定增加的。购物中心的固定成本包括人员支出、物业支出、日常运营支出。
维持一个购物中心的日常运作人员配置是固定的,比如20万平米的项目,非常知名的企业可能配置300人,成本导向型也需要150人,工资是硬支出。
物业支出除了日常的维修、巡检发现的问题,水电气暖也不会少。特别是疫情影响过后,消毒和巡检的支出不会立刻消失。设备的支出也会增加,显然我们不可能让消费者们像去高铁站、飞机场一样排着队进入。利用红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识别,要是想好好开店、不影响消费者体验,也是必要的。
日常运营支出即使维持最低运行状态,也还是有下限的,日常物料、场内设备等等。
本次疫情带来的额外支出——劳保用品(口罩)、消毒用品、专用设备(红外提问识别)、专门人员安排,肯定是逃不掉的成本。
3
可变成本虽然省下了,但对经营也有影响。营销成本是最主要的购物中心可变之处,比如说让利促销的资金投入、比如说举办各类活动的投入、再比如邀请表演、主题IP展览的投入。这些投入我们也是要计算ROI的,可预期的3~6个月,明知道不可能有客流来,这部分支出肯定省下了。
但是也不可能实现营销带来的效果。
举办活动我们也在观望,毕竟大规模的聚集有可能需要反复报备。
再看长期影响,有点令人担心:
4
购物中心的客群一般分为三类:忠实客户、预流失客户、流失客户。
忠实客户已经养成了比较良好的逛商场习惯,长期来看疫情过后他们还是会来线下购物中心购物。根据一般统计数据这部分客户30天内就会逛一次商场;流失客户则是那些没有去购物中心习惯的客户,一般365天(一年)都不逛一次商场的客户就会被归为流失客户,对他们营销和召回是ROI极低的投入;一般最需要争夺的是预流失客户,90~365天没有来的客户,他们可能养成新的购物习惯。
长期影响最显著的就是中间层级客户——预流失客户。在疫情期间对他们大的挽留和召回(大家平时收到的商场短信或者微信推送),应该是不会起作用了。
疫情过后他们是否还仍然有逛商场的习惯,目前看是比较悲观的。
最近的新闻,各大电商和内容平台都提高了营销的力度,被迫在家工作和生活的人们被大量互联网娱乐、购物内容包裹着。
短期来看购物中心的运营者们对回复正常的生活秩序,还是比较有信心的。3~6个月疫情过后商场总要开,逛街总要继续。
线下商业的从业者们,要赶快寻求改变,要认真思考了。
线下商业和线上商业的天平,本来悄然发生改变的天平——正在加快倾斜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