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神盾解密
编辑|神盾解密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彻底调整后的防疫政策,撕开了中国企业家扭转经济的突破口,后疫情时代的来临,让沿海城市抓住机遇,纷纷出海抢订单,他们说这一刻,我们等了三年,这三年有多艰难,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现在我们要把失去的全部给找回来,那么外贸出口订单对我国的经济到底有多重要?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我们又能够挽回多少?
疫情三年,不仅是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国家的日子也不好过,国家为了保护我们,免费核酸、免费看病,把已经感染和潜在的危险都隔离开来,让我们能够健康的度过最危险的三年,这三年之中,不断的有人抱怨国家,抱怨封控、隔离,让人们不能正常的生活,大多数人的不理解,让国家很是难过,但国家仍旧在保护我们。
现如今,病毒的毒性减弱,国家选择放开,又有人表示不满意,觉得突然放开让太多人感染,应该一步步的来,不应该选择这个时机放开,让人没有一丁点的心理准备,国家很难,放开也不行,不放开也不行,放开说国家不管我们,不放开又说自己没钱花,国家一直是封控的,好像无论国家怎么做,都对不起这些抱怨的人,可是这三年,国家也很难啊,只是国家都在自己承受,我们不知道而已。
推动国家财政发展的三驾马车是外贸、投资和消费,这三驾马车是否跑得快、跑的好,关系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如果出现问题,那么这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其中消费又是最主要的马车,是GDP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过去的40多年,中国的消费市场蓬勃发展,不可小觑。
从2014年开始,消费连续6年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19年的时候,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同样是在2019年,社会销售品的零售额突破了40万亿人民币,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如果没有后来的三年疫情,中国的经济绝对会前进一大步。
可是2020年的疫情冲击,让中国的消费市场出现负增长,降至历史最冰点62%,可同样占据中国GDP的54.3%,到了2021年底,消费倾向回升到64%,但还是低于疫情前的水平,不过这也很正常。
本来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会享受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可是疫情不断反复,本以为会和非典一样,几个月就消失,可是反反复复三年,没有消失的趋势,再加上基层对防疫政策的层层加码,让人们再也不敢随意消费。
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不会被封控在家,手里没有一点存款该怎么过活,所以大多数人能不消费就不消费,买房?买车?奢侈品?不可能,在这个疫情时代,谁会愿意如此大手笔的消费呢?实体行业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动不动就封控,不让开门,导致一些个体户只能宣布破产,有些商家疫情前还能有几十万的存款,可是疫情三年,还倒欠外债,足以见得疫情期间有多难。
截止到2022年6月份,报告显示90后的平均负债水平是12.9万元,再来说一个数据,疫情之前,我国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一直都是8%到10%左右,可是今年却只有0.7%,同比增长率则创下了近些年的最慢纪录,所以这三年,老百姓心中的对消费的概念就是:非必要不消费,如此这般情况,消费市场怎能不疲软?
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急需夺回失去的三年。
三年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可是却把中国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磨灭不少,捂紧钱袋,不愿花钱,消费市场疲软,经济低迷,国家又在不断的搞封控,导致一些企业家在中国看不到希望,在西方绝大多数国家都全面放开的情况下,中国却还在不断的进行封控。
非必要不出门,非必要不跨区等,让一些企业家不敢再胡乱投资,宁愿把所有资产变现,也不愿再投资商业,唯恐竹篮打水一场空,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并不会一直留在中国,而是会趁机选择别的国家进行投资。
资本者无情说的很现实,他们只能看到自己的利益,哪个国家让他赚钱,他就会前往哪个国家投资,比如新加坡,虽然也受到疫情的冲击,但新加坡总是可以在其中玩出新花样,再者,新加坡背靠的是东南亚庞大的新兴市场,那些想要进军东南亚市场的中国企业都会以新加坡为门户。
第一新加坡华人居多,而且是一个既有中国的文化底蕴,又高度国际化的国家,再直白点说就是新加坡是一个号称中立派的国家,和中欧美等国的关系都很友好,谁也不会得罪,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资本家就会想要往新加坡倒腾自己的资产。
尤其是今年疫情急剧加重的情况下,新加坡移民的搜索率一下子上涨了440%,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月之后,新加坡就直接宣布,中国投资者想要移民新加坡可以,但是门槛从最开始的300万新加坡元,涨到了2000万,这是何种概念?但中国的投资者仍旧前仆后继的向新加坡移民,比如海底捞的董事长张勇。
资本家的流失,让中国的投资市场和消费者看不到希望,资本家就是一个风向标,他们期待这个国家能够给他们带来盈利,就会投资,如果不再对这个国家报以希望,期待盈利,那么谁还会搞长期投资,只要有盈利,就会赶紧放进自己的口袋。
短期看,移民潮带走的大量资金,会让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再就是资本外流会对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产生冲击,是触及我国经济安全的关键,长期以往,对我国资本市场就会受到致命的冲击。
中小型投资者撤资,却在欧美市场增加投资,一方面是他们缺少定力,另一方面就是他们没有承担风险的能力,所以刚一看不到希望, 就会想要撤资,寻找新的投资市场。
沿海城市各企业纷纷出海抢订单?要把过去三年丢失的夺回来?疫情三年中国外贸企业有多难?
GDP的三驾马车之外贸,也就是把我们国家的商品,出口到别的国家,全球的市场如此巨大,能够让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而这些出口商品都出自于中国的南部和东南沿海地区,可是这三年的时间,沿海企业的商品出口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中国的经济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前三季度,全国GDP的增速只有3%,财政也面临着恰所未有的危机,从1月份到10月份,收入规模仅达到年初预算的82.5%,处于2017年到2021年同时期的最低水平。
江浙沪一直都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点,但是这三个地方从1月份到自十月份,公共预算分别下降9%、1.7%和5.9%,也就是说江浙沪也没钱了,所以我们看到国家优化20条防疫政策的第一时间,浙江省政府就带着企业出国抢订单,开启了为期6天的德国、法国之行,打响了省级政府带队出国抢订单的第一枪,同时浙江省还表示,之后会继续通过包机、拼机等方式,组织超过10000家企业出国参加外贸活动。
同一时间,嘉兴也派出了96人的抢单团,先去杭州再去日本,其实早在10月底,我们还在不断的封控时,广州就已经组织40多家外贸企业前往东盟地区抢订单,拉开了粤贸全球境外参展的序幕。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的下半年,广东、浙江、江苏等多家外贸企业,至少组织了20多个经贸团奔赴海外抢订单,或许有些人不理解,但这确是我们中国企业不得已而为之,再不努力,中国的外贸出口和制造业就要被欧美等国抢走。
疫情三年,中国的外贸出口受到很大的冲击,11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的同比增速只有0.1%,为何?疫情防控的制约下,许多企业不敢大规模的生产,更不要说满足海外的购买需求,在我们疫情防控时,欧美等国家已经全面放开,人家的购买力大大增加,他们想要买中国生产的产品,可是中国的企业彼时根本就满足不了人家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谁能够满足人家的需求谁就是赢家,海外买家一旦和其他国家的供应商达成合作,中国外贸企业只会更加难以生存,这也是为何沿海城市要在放开的第一时间,出海抢订单。
2023年是关键的一年,这一年我们不仅要承担疫情带来的最后一波冲击,更要在这一年,让经济走向好的那一面,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大家留言区评论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