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信用建设论文征集大赛后疫情时代信用建设的解构与重建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以来,我国取得了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全面小康等成就,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然而,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冠感染的冲击中也暴露出诸多制度上的漏洞。要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完善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当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地方市场经济环境优不优的基础性、关键性、支撑性工作,必然会在各领域发展和各环节融合中,日益发挥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

信用,是每一个社会个体安身立命之本,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永恒动力。如何完善我国信用制度,立足中国国情、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与主要贸易伙伴信用体系的兼容性,用信用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建立更好服务经济的信用体系,在现行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1

活动目的

2023年信用建设论文征集大赛将以时事热点为素材,以深入研究思考为基础,从政务诚信、司法公信、商务诚信、互联网信用和金融信用等多个角度展开讨论,探讨信用建设的未来发展、风险防范、国际差异等话题。大赛鼓励从事信用工作的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为建设中国特色信用体系凝聚智慧,弘扬诚信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开拓国际视野,筑牢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信用之基,助力实现双循环发展格局。

2

活动介绍

中国信用建设论文征集大赛,是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举办17年来受到学者、企业家、在校学生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论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大赛所征集的论文涵盖了食品、旅游、房地产、医疗卫生、金融保险、社会保障、互联网、政务诚信、社会诚信、生态环境、媒体等多领域的研究。

本次论文征集评选活动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新华社《环球》周刊联合主办,北京大学信用文化协会承办,是2023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系列活动之一。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我们热忱期待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2023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将开设论文专场,获奖论文作者有机会在论文专场上介绍论文研究成果,届时将由学术界重量级评审嘉宾进行点评,由主办方颁发奖金、奖状,获奖论文作者同时还有机会作为嘉宾出席2023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聆听最前沿、最具代表性的当代中国信用之声。

3

活动宗旨

求实、优质、创新、公平、公正、公开

4

参赛对象

面向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教师、学生,以及信用与风险管理各领域业界人士,同时包括社会各界对信用与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有研究兴趣的团体或个人。

5

征文选题参考范围

本届信用建设论文大赛,将以时事热点为素材,以深入的研究思考为基础,探讨信用建设的未来发展、风险防范、国际差异等话题。大赛鼓励各界人士研究有关信用领域的问题,为建设中国特色信用体系凝聚智慧。

论文竞赛参考话题可以从政务诚信、司法诚信、商务诚信、互联网信用和金融信用等多个角度展开讨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1.市场信用的监督与管理

2022年4月,昆明市西山区某文化艺术培训学校管理混乱,存在异常停课、家长退费困难、拖欠教师工资等情况。2022年8月,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行为被排查,包括:湖北省黄冈市有关部门违规限制外地经营者参与本地招投标活动等,严重影响地方市场发展。2022年度长三角区域市场监管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典型案例公布:郭某某、王某某在微信上销售明知掺有西布曲明等违禁成分的食品等行为,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危害社会。2022年12月,中国房地产信用信息平台收录出现不良信用的房企逾2万家。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市场信用涉及行政机关、企业主体、人民群众多个主体,对于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信用建设、人民生活福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发展,市场信用需要进一步得到监督和管理。这一过程中,相关法律体系应该进行怎样的完善?政府如何提高政策制度的落实落地程度,进一步完善信用市场?怎样提高人民及企业家对于信用的认识,降低市场信用风险?关于市场信用问题,各个主体可以有哪些创新形式,使市场信用监管更加高效有用?完善市场信用的监管,对于我国经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2.网络谣言问题的诚信治理与责任落实

近日,卫健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印发通知,严厉打击隐瞒行程、编造散发虚假疫情信息等涉疫违法行为,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发布了新修订的《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新《规定》自2022年12月15日起施行。新《规定》旨在加强对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的规范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健康发展。

网络谣言屡禁不止,原因主要有两类,一是违法风险低,即在匿名化的网络平台上发表了不当言论也很难被发现;二是违法成本低,就是说违法带来的惩罚低于违法带来的收益。因为在网络生活中缺乏一个有效监管的机构、一套有效的信用评估与惩处体系,网络平台甚至有可能会为了流量默许甚至鼓励造谣的行为。在网络谣言治理与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如何建立足够积极的监督反馈机制、如何降低用户维权成本?如何在维护公民的言论自由、批评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的同时,杜绝组织灌水、散布谣言等不良行为?完善网络信用体系建设,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3.医疗领域信用缺失的成因及对策

2022年1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四川三甲医院院长腐败窝案内幕披露,昆医大二院原院长涉嫌受贿3000多万,医药购销领域非法利益链条曝光。5月8日-10日,据《第一财经》等媒体报道和居民在社交平台的反映,上海黄浦五里桥街道共有18位居民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复核后均为阴性。6月,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双泉镇卫生院套取医保资金,伪造住院病历相关人员受到组织处理。9月,石家庄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检查出阳性病例却故意隐瞒不报,造成疫情扩散,被石家庄警方立案侦查。10月,市场监管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发布医疗美容领域工作指引,打击医美行业不正当有奖销售等欺诈消费者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医药行业、医疗领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在疫情背景下,众多医疗领域信用问题相继曝光,非法利益、谎报瞒报、欺瞒欺诈等只谋个人利益,不顾百姓福祉的行为正在不断浮现,亟待受到惩处和管制。

如何完善监管体系,让医疗药物和医疗器械的生产运用正常运行?如何完善相关规定才能遏制虚假信息行为?同时,医疗机构如何运营才能获得百姓信任?利益驱使下的医疗信用问题,不仅是疫情背景下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医疗领域时刻需要权衡与注重的关键。

4.信用服务机构行业的规范

2022年1月6日,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在信用中国网站公示16条信用服务机构失信问题线索。公示中指出,问题线索经大数据监测发现,并由相关地方核实后并开展专项治理。同月,受五洋债欺诈发行案影响,作为承担10%连带赔偿责任的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因暂无力执行被杭州中院纳入失信执行人名单。

在信用服务机构失信问题中,失信代价低、惩罚轻以及相关法律不完善是失信问题高发、频发、复发的重要原因。在此前的新闻报道中发现,信用服务机构被列为失信执行人后往往继续承接信用服务业务,而现行法律对此尚无明确规定。此外,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仍存在法律责任边界模糊不清等问题。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司法过程存在的漏洞,不仅影响了信用服务行业规范运行,更是对司法公信的破坏。如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立法和司法的公信力?如何优化公司治理,避免信用服务机构沦为谋私的工具?信用服务机构失信后能否继续进行信用服务?探讨相关问题的解决,对于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和司法公信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5.最后一公里的信用治理

最后一公里是指供应链末端的配送环节,其目的是将货物派送到顾客手中。现今最后一公里尚存在诸多问题,末端配送环节所耗成本占物流作业总成本的30%,配送的质量、效率与安全性均有待提升。如何有效降低配送成本、优化配送水平早已成为民生领域的重要问题。疫情冲击下,末端配送受到了新的挑战。年初上海疫情爆发,电商平台末端配送能力明显下降,最后一公里矛盾突出,曾一度出现生活物资难以抵达家门的现象。如何在疫情防控条件下畅通应急物流最后一公里,切实保障生产生活物资能够及时送到群众手中,是我们亟需交付的答卷。

最后一公里问题受到上下游衔接、利益主体协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系统性眼光统筹各方需求,整合各方资源,将对提升最后一公里运作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政府和企业、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等参与主体的信用协调机制,保障末端配送的畅通?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又如何以信用管理手段减小各地管控政策对物流作业的消极影响,保障民生物资运输,避免上海疫情的末端配送问题再次发生?你能为纾解后疫情时代下最后一公里面临的困境提出哪些建议呢?

6.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

注册于金山卫镇的上海强丰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果蔬种植,实用农产销售的公司,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强丰实业有限公司于3月26日通过上海信易贷综合服务平台提交融资担保需求。因资金需求紧迫,上海信易贷综合服务平台联合受理行上海农商银行分支机构金山支行、区财政局启动了疫情期间信贷绿色通道,对强丰信用状况精准画像,显示其信用良好、经营状况向好。农商行金山支行3月28日即线上讨论,于4月2号发放了1000万元贷款,满足企业疫情期间资金需求,助力企业稳产保供。

信用信息共享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功力可见一斑,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对非传统评级领域的表现我们该怎样量化考量?平台与金融机构的对接怎样更高效更透明?如何创新开发适合不同类型企业的金融产品?如何提高首贷比例?该怎样加强监管保证信用信息合法运用?

同时,疫情当下,中小微企业作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困难加剧,对就业、民生,稳定问题有着重要影响。

许多中小微企业并不能如期还上贷款这时银行应怎样根据不同企业状况制定回收贷款策略?在疫情改变了消费习惯的情况下,怎样打通整个再生产过程,促进中小微企业恢复,进一步改善就业状况,促进整体经济复苏?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探索解决。

7.碳交易中的信用监管

我国作为负有较大现实责任的碳排放国,积极参与气候变化缔约方大会,并以《巴黎协定》作为纲领性文件,开展我国的碳减排事业,并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前景广阔,或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

在碳达峰碳中和逐渐成为焦点的当下,围绕碳交易市场的信用体系建设也成为了我们必须关注的议题。然而,碳交易市场作为新兴市场,缺乏严格的监管体系,包括碳泄露在内的风险是制约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的潜在因素。2022年3月,生态环境部公布了4家碳核查机构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假问题。其通过篡改伪造检测报告、授意指导制作虚假煤样、编造虚假检测报告,严重影响了碳交易的公正性,既影响科学决策的出台,也有损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及国际声誉。

将碳交易市场纳入信用监管范围,能够帮助构建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引领公共资源交易各方规范发展。如今的碳交易市场,仍然存在着监管缺失、风险程度过高等问题。未来的碳市场势必会承担更多的减排负担。如何建设一个具备信用规范的市场?如何建设高质量的减排交易体系?如何加强碳减排项目的信息披露,确保碳减排过程的公正透明?这些问题都关系着碳交易市场未来的前途命运。

8.数据交易与隐私保护

2022年12月20日,蔚来汽车就用户数据遭窃取发表致歉声明,证实了此前其用户数据被泄露的传闻。声明显示,遭窃取数据为2021年8月之前的部分用户基本信息和车辆销售信息,在12月11日,蔚来曾收到外部邮件,以数据泄露勒索225万美元等额比特币。

《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创新力强、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数据的价值在于流通,如果保护不力,又会造成个人隐私与商业机密泄露,不仅会影响相关权益,也可能引发社会和经济风险。如何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以及相关的技术支撑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论文内容的要求概括如下:

1、研究对象: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制度。

2、研究维度: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体系风险防范和信用体系发展。

3、研究方法:不限专业理论和方法,可以从经济、法律、社会等等各个角度展开思考,鼓励开放思考。

4、可供选择的具体实例:上述参考范围中提到的所有事件和主题,以及未提及的与信用相关社会热点话题。

6

参赛论文的评审

1. 征文活动主办方组成论文资格审查小组对提交论文进行初步资格审查。

2. 征文活动主办方设立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邀请信用与风险管理相关领域的知名教授、学者及业界资深人士组成。评审委员会有权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所规定的原则下,独立开展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参赛作品,确定参赛作品获奖等次。

7

拟定专家评审委员会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王佐书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信用教育联盟理事长

叶小文

第16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

杜丽群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经济学系副主任,中国信用研究中心副主任

胡晟盛

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王伟

中央党校政法部经济法室主任

匡乐成

新华出版社社长、总编

刘凯湘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汪劲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大树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

周建波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经济史学系主任,社会经济史研究所执行所长

崔保国

清华大学现代媒介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杨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石新中

首都师范大学信用立法与信用评估研究中心主任

毛振华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8

奖项初步设置

一等奖三名:颁发获奖证书,奖金3000元;

二等奖五名:颁发获奖证书,奖金1000元;

三等奖十名:颁发获奖证书,奖金500元;

优秀奖二十名:颁发获奖证书,纪念品。

9

征文要求

1. 征文一律要求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严禁抄袭,文责自负。一稿多投者请注明,以供组委会备案。

2. 论文应论点明确,论证清晰,逻辑紧凑,结构完整。原则上字数不低于5000字,要求全文严格遵照学术规范的一般要求。

3. 作者必须署真实姓名,并注明单位名称、联系电话、E-mail及详细通讯地址。

4. 提交方式:通过活动专用邮箱credit_pku@163.com提交,邮件标题注明2023中国信用建设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字样。

如果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及时提交电子版的,在得到组委会同意后可采取文件寄送的方式,以邮戳日期判断是否超过征稿时限。

5. 本次活动不收取任何参赛费和评审费。每位作者参赛论文最多不超过二篇。

6. 组委会有权将作品在2023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上公布,并免费享有对获奖作品的结集出版权。作者保留对作品的其他知识产权。

7. 论文概不退还作者,请作者自留底稿。

8. 本次征文截止于2023年8月31日。

联系人:祁轩宇、王一迪、陈颢齐

原标题:《2023年中国信用建设论文征集大赛 | 后疫情时代信用建设的解构与重建》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