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清朝一公子,与收养的妹妹结婚,生下一个儿子成近代名人

原标题:清朝一公子,与收养的妹妹结婚,生下一个儿子成近代名人

中国有一句古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从古至今,认为爱情至上的人们都将这句话奉为圭臬,因为他们坚信,只要心中有爱,坚定的感情就可以战胜所有的困难和不可能。

但所谓道德,有时却可能成为横亘在所谓真爱中但一道难关。

在百余年前,就有这样一个追求真爱但人,在封建但时代,为爱情做出了让大众讶异不已的举动——与自己的妹妹结婚。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官界佛子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而他们生下的儿子李鸿章,后来就成为了近代的名人。

孱弱书生

1801年,李文安出生于安徽合肥的一个儒生家庭。

家中有良田几十余亩,书籍古文不计其数。

可以说,这样的家庭,已经注定了李文安未来子承父业的道路。

而李文安的父亲李殿华也确实是这么想的。

李文安尚年幼时,李殿华就对爱子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但无奈李文安先天身体孱弱,稍有风吹日晒便是一场久病。

从出生开始到成人,李文安不在病中的时日是少之又少,上天惩罚一般的给予他一副先天不足的身体,即使他对做文章有着千般万般的兴趣,却也只能看着别家读书子弟叹息。

这一切都让望子成龙的李殿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李殿华自己本来就是儒生出生,最大的心愿从来就是后辈能够考取功名,谁知道他一生行善积德,孩子身体却是如此孱弱。

可干着急也是没有用的,在李殿华的心中,孩子的身体无论如何都要比功名重要。

因此他选择了先让李文安在家养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再去私塾上学。

也正是因为身体不好,李文安一直以来都要落后于同龄人的学习进度,通常孩子四岁便进入学堂启蒙读书,李文安却足足等到八岁才勉强进入私塾进修。

但勤能补拙,李文安也知道自己先天不足,一直以来在习文认字上都非常用功。

再加上李文安天生聪颖,对诗文很有天赋,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儿时落下的功课也就被一一补足了。

令人称道的是,李文安在进入私塾上学以后,一直都是学堂里最认真最愿意下苦功的那一个。

后来的很多年后,他还常常以此告诫自己的儿子李鸿章读书要用心,而虎父无犬子,李鸿章也认真听从了父亲的教诲。

因着一份无人能及的努力,李文华渐渐成为了学堂里最出色的学生。

此后他便开始了漫长的科举之路,虽然因为身体的原因,几次三番落榜,但他依然苦苦坚持了20年,20年之后,李文安终于考上了。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将近三十年后的1834年,李文安终于考中了道光甲午科举人,仅仅四年之后,他就和后来大名鼎鼎的曾国藩一起,考上了道光年间的进士。

这些久盼而来的荣誉让李文安一夜之间名满家乡——他在一夜之间几乎成为了家乡的大儒。

可人算不如天算,不久之后,关于李文安的非议便沸沸扬扬,而这一切,居然是因为他的婚事。

兄妹通婚

光鲜的背后,鲜为人知的是,名声远扬的李文安还有一个妹妹,而这个妹妹并非亲生。

原来,由于爱子年幼时久缠病榻,李殿华为了更加悉心照顾孩子,常年钻研各种医书,竟然也久病成医,精通各种医术,他本来也是菩萨心肠,行侠仗义多次,美名远扬。

李殿华心地善良,经常在村口摆摊义诊,救济没钱看病的苦命人,也正是因为这份善良,才让自己和孩子结下了一段机缘。

一次他义诊回家,在草丛中发现一个身患严重天花的女婴。

李殿华一看便猜到:这定是那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得了天花病,父母无力救治,只好残忍的将孩子遗弃在这里。

他善良地将孩子抱回家中,细心医治,终于将女婴在鬼门关前抢了回来。

虽然这条命是救下来了,可女婴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满脸麻子,丑陋不堪。

虽说如此,李殿华却没有在意旁人的眼光,收留这个女婴直到长大,给予了这个女婴不少关怀,几乎将她当成自己的亲女儿来对待,对外也说这是自己的亲女儿,李文安的亲妹。

儿时起,小妹就知道李殿华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而她也逐渐了解到哥哥李文安的身体不好。

抱着报答救命恩人一家的心态,她常常照顾李文安的身体,就这样俩人年纪相仿,一起长大,感情甚笃。

只是小妹的童年时期过得并不如人意——虽说李家人心善,从来没有对她刻薄小气过,但是因为长相的原因,除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李文安之外,她几乎没有朋友。

好在小妹自己是个坚强的人,流言蜚语她选择尽量不听,多年来勤勤恳恳的在李家帮忙,以此报答李殿华救命之恩。

在那个封建的年代,女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嫁作人妇,小妹也不例外。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小妹也到了即将嫁人的年纪,可是因为父母不知加上相貌有损,她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夫家,不仅如此,这么多年来,庄上不少人嘲笑她,让她感到很受伤,不愿意再与其他人结婚。

李文安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心疼小妹的命运坎坷,可又不知道如何去宽慰这个命苦的妹妹,于是他经常找小妹谈心,想要疏解小妹的烦恼。

偶尔有不怀好意的人嘲讽小妹,李文安即使身体不好,也会为小妹出头辩论,有时生气起来,与人争得面红耳赤。

这一切小妹都看在眼里,她只恨自己力量微薄,不能为李文安做什么。

同时在小妹的心里,对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也产生了一些异样的情愫。

可是虽说这样,在那个讲究克己复礼的年代,两个人的心事就像是隔着一层窗户纸,谁也不敢轻易捅破。

而此时李殿华其实也在为了儿子李文安的事情发愁:虽说儿子在读书上很愿意下一些苦工,但是这也让儿子几乎完全不了解男女情爱,这些年来,除了自己捡回来的小妹之外,居然也没有一个相近的女子。

更遑论李文安身体不好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谁愿意把闺女嫁给一个病恹恹的男子呢?

可是如果不娶妻生子,自己百年之后,谁能够照顾李文安的身体呢。

就在这时,李殿华偶然看到李文安和小妹相谈甚欢的场面,两个人就好像是热恋中的男女一般,互相倾诉着生活中小事,聊得热火朝天、酣畅淋漓,仿佛再也没有了烦恼。

他灵机一动,为何不近水楼台先得月,来一次亲上加亲?

主意敲定后,他马上找到儿子谈心,他很真挚地问儿子:你愿意娶小妹为妻吗?

最初听到父亲发问的时候,李文安感到有些惊讶,原来自己对于小妹的喜爱已经表现的这么明显了吗?

但很快,他就明白了父亲的用心:父亲这是焦虑自己虽然功成名就,可婚事依然没有定夺,小妹因为长相的缺陷,找到一个好夫家也是难事。

再说自己本来便一直对小妹暗藏情愫,于是他便很坚定地回答道:我愿意!

父亲李殿华很诧异他答应得如此果决,问道:你不在意世人的眼光吗?

李文安坚持地回答道:我不在意。从小我身体不好未能早早读书,八岁才能上学,父亲不也叫我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吗?

在小妹那边,李殿华不出意外的也得到了肯定的回复。

于是一桩打破世俗伦理的婚姻就这样拉开序幕,即使在那个闭塞的封建年代,这个决定无疑是大胆的,而这桩婚姻从一开始便预示了两个人会受到的非议。

但从始至终,两个年轻人但心都紧密相连。

当时围绕两个人不好但声音其实有很多——有人认为娶亲妹是违背人伦;也有人觉得小妹长相丑陋不堪,不可为人妇,但李文安依然勇敢的坚持了下去。

就这样,三媒六聘,小妹成为了李文安的妻子。

两个人的婚后生活无疑是幸福的,在儿时,他们便是青梅竹马的玩伴;青年时期,又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婚后,两个人不仅仅是生死与共的伉俪,也是彼此生命中陪伴对方最久的人。

在成亲后,小妹不仅为李文安生下了包括李鸿章在内的四个孩子,还成为了李文安的贤内助,在李文安功成名就之时,贤惠地为他打理家中大小琐事、照料父母。

李殿华提到这个儿媳的时候,也是连连称赞,认为小妹的到来是善有善报,是上天赐予他救死扶伤的福报。

而李鸿章也没有辜负父母的厚望,父母优质的教育,将他几乎培养成为晚清最后一百年之间最有名的臣子,至于这个名气究竟是好是坏,是非功过,都由后人评说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